近日,第八批國采中選結果正式公布,此次國采共涉及40個大品種,覆蓋抗感染、抗血栓、高血壓等治療領域。其中,生物藥肝素產品首次被納入國采。國產替代化邏輯延續,國內肝素類藥物市場競爭格局又將如何重新洗牌?無論是中標企業還是尚未進入集采的企業,如何應對未來的市場變化?自胰島素被納入第六批國采以來,生物藥國采步履加快,未來,是否會有更多的生物藥被納入國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肝素類產品中標情況
資料來源:上海陽光醫藥采購網
從“一家獨大”到“春秋戰國”
肝素是一種高度硫酸化的糖胺聚糖,由肝素原料藥經純化獲得。對肝素產業鏈進行分析,肝素粗品通過健康生豬的豬小腸黏膜吸附提取獲得,肝素粗品經加工純化得到肝素原料藥,基于肝素原料藥進一步制備標準肝素,低分子肝素由標準肝素通過化學或酶促方法裂解獲得。標準肝素和低分子肝素在分子大小、作用機制、副作用等方面均有差異。標準肝素的平均分子量約為12000-16000Da,低分子肝素的分子量一般小于4000-6000Da。此次被納入國采的肝素類產品依諾肝素和那屈肝素均為低分子肝素。
肝素產業鏈圖譜
資料來源:中航證券
依諾肝素是低分子肝素產品中臨床應用最廣泛、市場規模最大的品種。目前,主要用于治療血栓、肺栓塞及心肌梗塞,依諾肝素在腫瘤、抗病毒、抗炎癥以及抗糖尿病相關并發癥血栓形成中的臨床應用空間亦不容小覷。
依諾肝素應用領域廣泛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
近年,依諾肝素市場規模快速增長,中國公立醫療機構終端銷售額從2016年的10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超過2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1%。從競爭程度來看,國內依諾肝素市場已形成“1+12”格局。原研企業賽諾菲一家獨大,擁有45%市場份額,此外,目前國內共有12家企業已通過一致性評價,市場競爭頗為激烈。
2022年H1依諾肝素公立醫院渠道市場競爭格局
資料來源:中航證券,上海陽光醫藥采購網,作者整理
備注:紅色柱表示本次集采中標企業
那屈肝素的市場規模略小于依諾肝素,2021年公立醫療機構終端的銷售額約27億元。原研企業為Aspen,市場占有率達30%。那屈肝素在國內有那屈肝素鈣注射液、注射用那屈肝素鈣兩種制劑,其中注射用那屈肝素鈣僅東誠藥業和兆科藥業通過一致性評價;那屈肝素鈣注射液有7家企業通過一致性評價,分別為東誠制藥、健友股份、常山藥業、紅日藥業、千紅制藥、兆科藥業、賽保爾生物藥業。
2022年H1那屈肝素公立醫院渠道市場競爭格局
資料來源:中航證券,上海陽光醫藥采購網,藥監局,作者整理
備注:紅色柱表示本次集采中標企業
此次國采,依諾肝素方面,原研企業賽諾菲出局;中標企業中,辰欣藥業、山東新時代、紅日藥業尚未進行市場銷售,蘇州二葉、千紅制藥、華潤雙鶴目前的市場規模過小。即使在國采中分得一杯羹,但在生產技術水平、產能、品牌美譽度、院內認可度等方面,大型跨國藥企顯然具備明顯優勢。依諾肝素能否真正實現進口替代猶未可知,本土企業試圖改變市場競爭格局,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那屈肝素方面,國產替代效應已有所顯現,國采因素驅動下,龍頭企業東誠藥業、健友股份有望從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
創新,重中之重
對于藥企而言,若無法進入國采,可能意味著將失去部分的院內市場份額;但若進入國采,如何平衡降價以兼顧市場份額與企業利潤率成為難題。
在國采政策背景下,加速產品創新研發和上市,是重中之重。
以海普瑞為例,其主要經營業務覆蓋肝素產業鏈,2021年,肝素產業鏈實現銷售收入54億元,占其總營收的84%,主要產品打通肝素全產業鏈,包括肝素原料藥、依諾肝素鈉原料藥、肝素鈉注射液,依諾肝素鈉制劑,其中依諾肝素鈉制劑實現銷售收入達26億元。
左手“大藥”,右手“新藥”,除了夯實自身在肝素領域的競爭優勢,近年來,海普瑞正嘗試從仿制藥到自主創新的跨越。
基于肝素產業鏈的優勢,海普瑞正在布局肝素衍生物H1710的創新藥研發,H1710是一種乙酰肝素酶抑制劑,乙酰肝素酶是體內唯一能降解硫酸乙酰肝素的內切酶,H1710 顯示出對乙酰肝素酶高度的抑制活性,通過靶向乙酰肝素酶,競爭性的抑制乙酰肝素酶對硫酸乙酰肝素的切割,從而降低腫瘤組織中的膠原沉積,減少腫瘤血管生長,達到抑制腫瘤生長和轉移的效果。目前,H1710尚處于IND階段。
H1710作用機制
資料來源:海普瑞H股招股說明書
加速生物藥國采,勢在必行
生物藥雖然在國內起步較晚,但近年來發展迅猛,生物藥的市場份額持續攀升(由8%增長至14%),2022年銷售增速高達11%,遠遠高于化學藥和中成藥的增速。抗腫瘤抗體類藥物市場需求龐大,生物藥市場地位不斷攀升。
公立醫療終端各類藥品銷售額占比及增速情況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作者整理
生物類似藥的獲批速度也駛入快車道,幾個國際明星產品在國內已遍地開花。就在今年,正大天晴的貝伐珠單抗和海正生物的曲妥珠單抗獲批上市。目前,國內已上市的生物類似藥主要有貝伐珠單抗、阿達木單抗、曲妥珠單抗、利妥昔單抗、地舒單抗和英夫利西單抗。其中,貝伐珠單抗和阿達木單抗分別有9款和6款產品獲批上市,市場競爭充分,遠超帶量采購的“至少3家企業”的前提。
國內已上市的生物類似藥情況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藥監局,作者整理
根據梳理可知,復宏漢霖憑借4款產品成為國內獲批生物類似藥最多的企業,山東博安和玉溪嘉和分別是國內唯一獲批地舒單抗和英夫利西單抗類似藥的企業。
伴隨國內越來越多生物類似藥獲批上市,未來也會有更多品種的生物類似藥符合國采的要求。國采深度和廣度進一步擴大,更多生物藥被納入國采,已箭在弦上。
肝素類產品被納入集采,無疑是有助于國產替代和完善肝素類產品價格體系,其核心始終是實現醫保、臨床和企業的三方共贏。生物藥也不再是國采的禁區,將更多的生物藥納入國采已近在咫尺。
參考資料
1.上海陽光醫藥采購網,藥物臨床試驗登記與信息公示平臺,藥監局
2.公司官網
3.《胰島素集采落地,國產替代加速進行》,華泰證券,2021年
4.《肝素產業鏈龍頭,CDMO+創新藥未來可期》,西南證券,2022年
5.《第八批國采如期推進,肝素首次納入集采范圍,國產替代邏輯延續》,中航證券,2022年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