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自東晉建城、唐代設臺州府,深厚的底蘊為它留下了豐富的古建和故事。靈江之畔、長城之內是一座生氣勃勃的古城,古街、古井、古塔、古長城洋溢著悠悠古韻,新時代的臨海還開創了堪稱中餐界天花板的新榮記。
臨海古城必游景點
江南長城 | 北方明長城的藍本
你或許未曾想到,南方也有長城,而且還是北方八達嶺的藍本——正是戚繼光在臨海與倭寇實戰中發明了空心敵臺這一防御工事。后來沿海倭患平息后,戚繼光將空心敵臺大量復制在北方長城。
江南長城,也就是“臺州府城墻”,全長4730米,完整走一圈需要至少2小時,如果時間緊,可以只走城隍山至朝天門段,兩處都可以登城墻,這一段風景也最美。
實用信息:
門票:60元
開放時間:攬勝門至朝天門段7:00~18:00,興善門至朝天門段24小時(18:00后免費)
臺州府城墻
江南長城是明代戚繼光抗倭古戰場,景區內甕城、敵臺、城樓、天壇等古跡眾多。據史載,北方長城的空心敵臺源自臨海長城(皆為戚繼光修建),故臨海長城與北方長城結下了不解之緣,又稱“江南八達嶺”。
長城精華看點
【攬勝門】
東湖公園北面的攬勝門是長城的主出入口,攬勝門并非最初的臺州府城門,而是1994年重修時增建的。198級臺階依陡峭山勢直抵攬勝門,從下仰望氣勢恢宏,可謂這次修復的錦上添花之作。
站在東湖公園南側,可以將東湖的園林美景與攬勝門下長長的階梯同時攝入鏡頭,是一處極佳的攝影點。
【朝天門】
在朝天門上,你可以仔細觀察下臨海長城的甕城結構。最獨特的要數臺門上的小天窗,這幾乎是中國古代所有城門的孤例,猜猜它的功能到底是擊敵還是防洪?墻內幾棟徽派建筑的馬頭墻非常有特色,朝天門也是很好的拍攝點。
【3號敵臺至2號敵臺】
這一段長城的線條最美,它從北固山逶迤而下,在茂密的植被間左突右進,迎向遠處的靈江。在2號敵臺可以將蜿蜒的長城與敵臺、最高處的煙霞閣和背后的重巒疊嶂同時攝入鏡頭,如果有一支長焦就完美了。
【興善門】
興善門正對著紫陽街和龍興寺,門外就是滔滔靈江。在這個位置,你可以拍出千佛塔和南山殿塔、小文峰塔在巾山上“三塔同暉”的照片。
Tips:
如果還想了解更多,不妨前去桃渚古城。距離臨海50公里的桃渚古城也有一圈長城,它是古臺州府抗擊倭寇的前沿陣地,戚繼光在這里有過赫赫戰績,連桃渚長城上的敵臺也比臨海的早建了2年。抗倭結束后桃渚隨之沒落,這里的建筑和生活都很質樸,穿斜襟衫的老人過著田園牧歌的鄉土生活。
紫陽街 | 千年古城的縮影
張伯端號紫陽真人,他出生于臨海,是道教南宗的始祖。上世紀末,當臨海要為城里最老的一條古街命名時,采用了他的名字。青石板鋪就的古街全長1公里多,兩側商鋪林立,古宅、古建、古井不少,它保持了一千多年的繁華與煙火氣,至今仍是臨海古城內最值得到訪的地方。
紫陽古街
紫陽街浙江第一古街,千年古城的縮影,是歷史文化名城的象征。歲月的滄桑掩不去它的無窮魅力。漫步紫陽街,讓我們一起感悟它的歷史,它的民俗風情,它的文化內涵和它在歲月長河中,慢慢積淀而成的獨特魅力
紫陽街精華看點
【坊墻】
紫陽街上有5道上為封火墻、下為拱門的高墻,攔腰橫亙街心,它們被稱為坊墻,是古代坊市制度的遺存。過去這條街并無正式的街名,街由坊墻劃分,坊墻名或許就代表了不同街區的稱謂。
【中國人民銀行舊址】
這棟中西合璧的建筑令人過目不忘,門口一對抱鼓石和羅馬柱交相輝映,高聳的馬鞍墻下有著古樸的券拱漏窗。這里是民國時臨海的第一家銀行,解放后由中國人民銀行接管,是臺州地區的金融中心。
【千佛井】
位于四顧巷口的這口雙眼井,據考證歷史至少可追溯至乾隆年間。其井壁用陰紋佛像磚砌成,所以有了千佛井的名字,不過漫漫歲月早把佛像磨平了。
紫陽街上有不少貨真價實的老字號。例如代代相傳的蔡永利木桿秤和嶺根草編;光緒年間就開始做海苔餅的王天順;白塔橋飯店曾是國營年代臺州府最高檔的酒樓,如今本地人會告訴你蛋清羊尾還得來這里吃。
西門街 | 半是煙火半清幽
同樣有三座坊墻坐鎮的西門街,過去是臺州府的主要商業街。若以與之垂直的府前街為界,這條街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兩面,西面安寧東面熱鬧。街中心的鼓樓吸引不少人駐足。中西合璧的臺州府酒坊有著漂亮的山花、券拱窗。
【喝一杯青草糊】西門街上不少民居門口擺著一張小桌子,售賣一瓶瓶黑糊糊的東西。這是臨海特有的青草糊,是用菁草加水煎煮而成,口感有點像龜苓膏,但因加入了薄荷汁,格外清涼。夏天看到一定要買杯嘗嘗。
西門古街
龍興寺 | 古剎賞古塔
位于興善門內的龍興寺來頭不小,鑒真和尚第四次東渡在此駐錫,在此受戒的日本僧人最澄,后來創立了日本天臺宗。
歷史上龍興寺數次被毀,佛寺是新建的,但寺內的千佛塔是元代原物,也是浙江僅存的兩座元塔之一,它最大的看點是塔身外壁所刻的1003尊佛像。
龍興寺
龍興寺是佛教天臺宗重要活動場所,歷史悠久,對天臺宗的傳播具有重要意義。占地15畝,寺廟仿唐建筑,請北京市古建筑設計院王世仁教授設計,他設計的獨特風格目前我省內還沒有。寺院從南向北為中軸線布局,從南到北,分為三個院落式:第一院落式山門、放生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