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隨著社會發展,視障人群的出行問題愈發凸顯。以深圳市為例,調研數據顯示視障人群數量以每年 12.5%的速度增長,但能夠獨立出行的視障人群增長速度卻與之嚴重不匹配。視障人士在日常出行中面臨諸多困境,如難以提前察覺道路障礙、無法及時獲取公交信息、社交溝通不便以及容易在臺階處摔倒等,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他們的生活質量和活動范圍,探索有效的解決方案成為社會的迫切需求。
黃嘉煒介紹,多模態 VR 輔行系統正是針對這些痛點應運而生。其特色鮮明,亮點紛呈。在技術融合方面,創新性地將 VR 眼鏡與智能手杖相結合,實現了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模態信息的協同運作。VR 眼鏡憑借其人體工學設計,佩戴舒適,搭載由六顆攝像頭組成的攝像探測矩陣,可對環境進行全方位感知,并通過 AI 技術進行深度分析后以腦波傳輸信息。同時,電致變色膜技術的應用使眼鏡能根據環境自動調整透光率,適應不同場景需求。智能手杖則以極簡設計和高性能 CPU 實現實時圖傳,兩顆探測鏡頭精準感知環境,其磨砂質感與護手設計兼具美觀與實用性。
在智能交互與提醒功能上,該系統借助 AI 視覺、音頻和觸覺技術實現了全方位的用戶關懷。AI 語音播報可及時傳達關鍵信息,骨傳導耳機在傳遞語音的同時,能根據 AI 指令觸發震動提醒,如遇高低落差等危險情況,能讓視障用戶第一時間做出反應。此外,智能手杖上的紅色 LED 燈管結合光感傳感器和陀螺儀,在用戶摔倒時迅速發出光亮,便于及時求助。
該系統的出現,有效解決了視障人群出行中的諸多難題。它能夠提前預警道路障礙和臺階,讓視障人士有足夠時間做出應對,極大提升了出行安全性;在公交站臺,可準確播報車輛信息,使視障用戶不再依賴他人,增強了出行的自主性;在社交場景中,也能通過語音提示輔助用戶更好地與他人互動,減少溝通障礙。
多模態 VR 輔行系統的成功研發,不僅為視障人群帶來了福音,還體現了 AI 與 VR 技術在特殊人群輔助領域的深度融合與廣闊的應用前景,為智能穿戴設備的發展開辟了新方向。相信在未來,這一創新成果將在無障礙社會建設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助力視障人群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
來自香港的資深設計師SIMON CHIM認為,多模態 VR 輔行系統作品具有人文思想,難能可貴。當前AI智能是前沿風口,參賽的學生通過AI智能工具,在眼鏡設計方面的探索具有無限可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