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廣東藥科大學東莞清溪醫(yī)院,舉辦“規(guī)范腸道腫瘤,腸享健康人生”學術沙龍,獲得圓滿成功。
消化內科、普通外科、肛腸科、放射科、超聲醫(yī)學科、檢驗科等臨床科室,聯手圍繞一例復雜直腸癌病例,探討精準治療方案。
首先,由清溪醫(yī)院消化內科劉國華主任匯報該病例:張先生(化名)45歲,連續(xù)1個月便血,本以為只是痔瘡,結果倒鏡觀察發(fā)現下部直腸可見一發(fā)紅隆起病灶,病理診斷結果顯示直腸管狀腺瘤,伴高級別上皮內瘤變,CT顯示直腸占位性病變。
多學科會診:為患者選擇最佳治療方案
圍繞病例,MDT對“直腸癌非治愈性ESD術后診療方案選擇”展開深入探討。
肛腸科韋昌聰醫(yī)生從直腸肛管解剖角度分享治療建議。
普通外科周本濤醫(yī)生根據結直腸癌的外科診治指南分享不同時期結直腸癌的處理流程以及出現同時性肝/肺轉移的處理流程。
消化內科劉國華分享了結直腸癌癌變途徑和早期結直腸癌內鏡切除指征,他表示,術前診斷為黏膜內癌、黏膜下淺浸潤癌(SM1),推薦內鏡切除;而對于深浸潤癌(SM2),則推薦外科手術切除。劉國華還分享了局部進展期低位直腸癌診治的新進展。
達成共識:直腸癌治療的3個關鍵原則
一、低位直腸癌治療需“量體裁衣”
"既要徹底清除腫瘤,也要全力保護肛門功能"。
專家強調:在根治腫瘤的同時,保肛功能和生活質量應作為核心考量。
二、“MDT模式”不可或缺
團隊協作創(chuàng)造最佳療效從診斷(腸鏡/EUS/影像)到治療(手術/輔助治療)需多學科全程參與。
三、早診早治是關鍵
"一次腸鏡檢查,可能改變一生結局"。
特別提醒:40歲以上人群,尤其是有腸道癥狀或家族史者,應定期進行腸癌篩查,將疾病扼殺在萌芽階段。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