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29日收盤,國證香蜜湖金融科技指數(399699.SZ)收盤價報3896.11點,年初至今漲幅為23.96%。
作為首只反映我國金融科技產業發展的股票指數,香蜜湖金融科技指數已成為金融科技產業發展的“晴雨表”。
6年前,2017年6月,由深圳市福田區金融發展事務署與深交所旗下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聯合發布的“香蜜湖金融科技指數”登陸深交所。
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局長何杰介紹,截至今年年初,在88個成份股中,深圳已有20家金融科技企業被納入香蜜湖金融科技指數,數量約占國內的1/4。
深圳及福田區多項政策文件均強調,要進一步鞏固福田區金融中心和金融科技優勢地位,著力打造更具競爭力的國際金融科技中心。
金融科技“雁陣”格局漸顯
深圳金融科技起步較早、發展較快,目前在福田區已聚集起一批金融科技龍頭企業,如平安科技、招商金科等。其中,近5年來平安集團在金融科技的專利申請量位列全球第一。其虹膜技術、人臉識別技術、生物識別技術躋身全球前列水平。
在龍頭企業的領跑下,福田區金融科技類企業集群和“雁陣”格局初步形成,擁有百行征信、央行數字貨幣研究院、中信網安、中證信用云、中保車服等底層架構公司。還有銀之杰(300085)、贏時勝(300377)、新國都(300130)等上市公司。
同時,為促進金融科技類企業培育和成果轉化,一批金融科技孵化器、加速器等平臺載體也在加快組建。如福田區建成首家深圳國家金融科技測評中心、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金融科技公司等全國性金融科技基礎設施。
2019年、2020年,福田區先后推出灣區國際金融科技城、國際金融科技生態園,“福田金科雙園”是福田區重點打造的金融科技專業空間載體。
據深圳市金融科技協會數據,截至2022年6月底,“福田金科雙園”企業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6家,市級專精特新企業5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1家。
此外,福田區“十四五”規劃強調,福田區要落成一批數字金融重大項目和平臺,如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數字貨幣創新研究所、區塊鏈與新經濟研究所、金融科技創新實驗室、大灣區大數據中心、國內首個“電子合約第三方存證中心”等。
福田金融科技生態漸成背后是政策的大力加持。2017年,福田區率先出臺國內首個地方政府金融科技專項政策《關于促進福田區金融科技快速健康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2020年5月,印發實施《深圳市福田區支持金融科技發展若干措施》。2022年6月,出臺《福田區“1+9+N”產業高質量發展支持政策》《深圳市福田區支持金融業發展若干措施》。
當然,也離不開金融科技人才的培育。福田區出臺了金融科技人才政策,獎勵轄區金融科技創新人才及深港澳金融科技師。還通過創辦“灣區(深圳)金融科技人才季”,鼓勵開展金融科技專業人才認定工作等“多措并舉”吸引金融科技優質人才。
除金融科技外,福田區近來也在供應鏈金融領域動作頻頻。“供應鏈管理看廣東,廣東看深圳,深圳看福田。”廣東省供應鏈金融創新合規實驗室主任杜艷向記者介紹稱,福田是供應鏈服務公司集聚地,也是金融機構集聚地,匯聚了產業資源和金融資源。
上述二者相結合,福田便在供應鏈金融領域具有豐富資源和引領作用。一方面,福田區非常重視引導供應鏈服務公司的轉型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福田區還需要在金融領域尋找新的增長點。“深圳的資源稟賦、認知、創新活力等比較到位,在推進創新時,確實存在不同地區的認知差異。”杜艷介紹道,“比如在推進創新工作中,我們跟深圳區域內銀行的溝通成本比較低,能快速理解到位,響應到位。但如果換一個地方,溝通成本可能很不同。”
打造數字人民幣示范區
目前,在福田區金融科技生態中,數字人民幣是其重點布局之一。福田區年初發布“十大規劃”便強調,“要深化金融改革,打造數字人民幣示范區。”
早在2021年12月,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政府聯合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簽署《推動數字人民幣示范區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官宣將共建全國首個數字人民幣示范區。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簽署的三方協議將整合三方資源,對于加速開展數字人民幣落地福田區的各項試點工作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將充分調動福田區政府和運營機構的商戶、用戶資源,豐富數字人民幣的場景生態。持續拓展數字人民幣創新應用場景,打造數字人民幣應用可持續發展態勢,構筑全面高效的數字人民幣生態體系。”
作為全國首個數字人民幣示范區,福田區在人民幣領域實踐良多。
今年2月,隨著香港與內地全面恢復通關,福田區聯合農業銀行,加快數字人民幣5G 創新成果在跨境消費場景的應用,共同促成了全國首筆數字人民幣跨境消費在福田落地。
此前,《深圳市金融科技專項發展規劃(2023-2025年)》便特別在擴大對外開放合作方面作了強調,提出要“推進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和國際業務中心建設,支持多邊數字貨幣橋等重大項目建設,有序拓展跨境支付場景。”
此外,福田區還在全國率先推動數字人民幣“進機關”、落地全國首個數字人民幣預付式消費場景、落地全國首個“數字人民幣+”公積金專窗等。
對公所有區級預算單位100%開通了對公的數字人民幣錢包、100%的財政供養人員開通了個人的數字人民幣錢包、6家試點銀行100%全部參加、衣食住行等在內的傳統消費領域場景100%全覆蓋、對全市所有有數字人民幣應用的設備100%全覆蓋、萬余家商家所有的應用設備可用性100%經過檢查。
從上述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可見,比起B端應用,數字人民幣將重點放在了零售方面。其次,數字人民幣作為法定貨幣,具備“補助逾期未消費可回收”、“財政費用精準直達”等特性,正在逐步成為各地政府精準促消費、擴內需的新手段。
福田區也表示,下一步,福田區將繼續大力推動數字人民幣場景建設,在跨境消費領域不斷探索更多應用場景落地,持續提升數字人民幣普及度和普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