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寧10月25日電 (劉洋)近日,可可西里的一頭野狼因經常被過往游客和司機投喂,在網絡迅速走紅。網友表示,它原本瘦骨嶙峋,因有人固定喂食而“胖若兩狼”。
很多網友在高興的同時,野生動物保護專家提醒,對野狼的投喂,是出于關愛的心卻做了干預自然法則的事,投喂行為并不可取。
圖為可可西里內,被過往游客和司機投喂變胖的野狼。視頻截圖
西寧野生動物園副園長、青海野生動物救護繁育中心副主任齊新章25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野狼的走紅是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產生的獨特現象。在投喂與生態保護的爭議中,看到了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自然生態的平衡性。但當投喂行為未被制止,無限放大的情況下,就會演變成讓自然生態系統不再穩固的突破口。
隨意投喂會對狼個體產生負面影響
提起野狼,人們經常想起的形象是動作敏捷,力量強大,目露兇光,爪牙鋒利尖銳,具有攻擊性。但是視頻畫面中這只野狼,看上去“狗里狗氣”,甚至可以用“憨態可掬”來形容,不但會向人類示好,討過往游客歡心,現在還帶上了另外兩匹瘦弱膽怯的“狼小弟”,一同開啟賣萌乞討。
“從狼個體角度來看隨意投喂的食物中多數是高油、高鹽、高糖的零食,對于人而言或許非常美味。但是對于狼而言,并不健康。”齊新章說,如果狼長期習慣了被人投喂,可能會對人類的食物投喂產生依賴,從而改變行為習慣,那么不排除可能有存在惡意的人利用狼的習性改變傷害到它,例如惡意投喂辣椒醬、臭豆腐、酒精飲品、過期變質食品等,給狼的健康帶來安全隱患。
圖為今年8月,109國道上拍攝到的野狼正在進食。馬海明 攝
“同時,在投喂過程中,人類身上或許會攜帶一些它無法抵抗的病原體,也有可能狼身上攜帶著一些寄生蟲,疾病傳播的風險也會被放大。”齊新章稱,隨意投喂對游客和狼都有風險,人類的某些行為可能被狼誤判,出于護食或自衛心理從而發起攻擊。并且,狼作為生態系統食物網的一個節點,隨著投喂逐漸改變了生活習性,在生態系統中所能發揮的調節作用可能受到破壞,生態系統穩定性將會下降。
“對于網絡上稱這匹野狼‘年齡太大、脫離狼群、捕獵能力下降、餓得皮包骨頭’這些描述,無法證實,也無法證偽。”齊新章說,“既不救護,也不讓喂”的決定勢必會被過度解讀,從而引起極大的爭議,所以正確且最優做法是發現病弱的野生動物個體時,及時聯系當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林草部門,進行科學的評估和專業的救護。
不打擾是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和尊重
青海省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部,地廣人稀,轄域內生活著大量珍稀野生動物。野狼、棕熊等野生動物被投喂的現象并不罕見。10月7日,一網友發布的在青海省玉樹州玉樹市偶遇野生棕熊視頻走紅網絡,該視頻中,網友將食物向五只棕熊拋去,棕熊遂直立起身。
游客和野生動物相遇如何相處?野生動物生存法則人為干預會產生什么后果?齊新章表示,與野生動物相處的基本原則就是不打擾,保持安全距離,盡量減少人類活動對它們造成的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我愿意相信投喂者都是出于善心,只是善良也需要知識作為支撐,否則可能好心就做了錯事。”齊新章說,不打擾是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和尊重,其實也是對人類自身的保護和保障。
圖為野生動物園內,正在棲息的狼。西寧野生動物園供圖
部分地區出臺條例禁止投喂野生動物
據悉,國內部分地區已出臺相應的法規保護。例如上海已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上海市野生動物保護條例》,條例明確禁止投喂野生動物,居住區內發現野生動物種群數量異常等情況的,可以向區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報告,由區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組織采取措施,予以保護。10月16日,新修訂的《四川省〈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實施辦法》明確了觀察、拍攝野生動物不得擅自投食、驅趕等。同時,新增了關于規范野生動物放生行為的規定。
“無論如何,野生動物話題引起關注這件事本身是好事,更多人了解野生動物知識,才能正確關心野生動物,通過采取正確的方法去保護野生動物。在知識的支撐下,會有更多的野生動物受益。”齊新章說,如此,野生動物的未來才更有希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