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吉林10月10日電 (記者 石洪宇)金秋十月,位于吉林省吉林市船營區搜登站鎮河崴子村的大片濕地,波光粼粼。待有小船開過,會有魚兒躍出水面,在水草中埋伏的部分鳥類正以此為食。
近幾年間,這處120公頃的濕地已吸引上百種禽鳥來此棲息,且種類仍在不斷增加。這里也成為城區周邊最大的一處濕地。吉林市官方介紹,得益于對生態環境的治理及居民環保意識的提高,當地的生態“版圖”不斷擴大。
120公頃的濕地水面開闊?!∈橛?攝
“以前人們只知道這里是‘水庫’。沒想到這幾年水草、淺灘連成一片,成了寶貴的濕地資源。”村民侯曉萊稱,鄉親們都想給這里起一個漂亮的新名字,讓濕地為村子“代言”。
東北黑土地上的秋收仍在繼續,村民們會結伴來到濕地旁休息,拿出手機拍攝飛鳥。他們指著附近的水草和樹干說,鳥的種類不同,棲息的地點也不一樣。每天早上第一縷陽光直射過來,便會迎來鳥兒的啼叫。
年近六旬的李立臣這幾年一直住在濕地旁,親眼見證了濕地的變化情況——春夏秋三個季節,白鷺、蒼鷺、野鴨、白天鵝等珍稀候鳥成群棲居,去年村民還發現了中華秋沙鴨,并向村部作了報告,攝影愛好者、環保志愿者也紛紛來訪。
“我們村很多人都是自發護鳥,既要保護鳥巢,也會保護鳥蛋。”李立臣有時會駕船進行巡護,記錄候鳥覓食的時間。魚兒是鳥類的“口糧”,村民還會勸離來此垂釣的游客。
吉林市船營區的職能部門也在推動水域整合和保護——距離這處濕地不遠處,150公頃的左家水庫濕地面積也已經有七成,同樣是一塊“鳥類天堂”。當地計劃,將兩個庫區有機結合開發,建設天然的濕地公園。
吉林市的水生態治理為形成“濕地村莊”提供了有利條件。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當地19個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到94.7%,國考斷面劣五類水體已全部消除。
為保護好流經吉林市的松花江,當地16個省級以上工業開發區污水實現集中收集處理,46個鄉鎮實現污水集中收集處理。此外,還封堵、取締入河排污口143個,完成標志牌設置。
當地市民期望,未來能夠出現更多的“濕地村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