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3年9月1日。早上看到朋友圈,都是關于"質量月"的推文。回顧自己十多年職業生涯,發現所待過的企業都沒有特定的"質量月",天天都是"質量日"。突然感慨:"質量月"就是形式大于內容。質量不是天天管、時時管、分分秒秒都得管的嗎?
不過,2023年8月3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其官網通過《關于開展2023年全國"質量月"活動的通知》開啟了2023年"質量月"活動。今年"質量月"活動主題是"增強質量意識,推進高質量發展"。
正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不管是自己當生產廠長時,給工廠相關管理人員制定工作職責時,都有一條"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還是自己做咨詢和培訓時,都強調"通過工作質量來保證工序(崗位)質量,通過工序(崗位)質量來保證流程質量,進而保證產品質量"。正如專家們所說的"不接受不合格、不制造不合格、不流出不合格"。請注意,這里的不合格不單指"產品"不合格,而指的是工作不合格。
當年,在國內某頭部企業做管理工作。企業文化中有一條,就是大家匯報用的PPT內面不能有錯別字,一旦被發現PPT中有錯別字,每個錯別字直接罰款5元,需要交現金。盡管我不太贊同這種文化,但讓我養成了重視"工作質量"的習慣。反觀,很多企業制定的各種政策都是基于對一線員工的要求,而忽視了對管理層的要求和約束,特別是對高層管理者的要求。這可能是受傳統思想"刑不上大夫"的影響吧?
"質量"不是掛在墻上,而是刻在"心里"。曾經在某行業全球頭部企業工作,不管是廠區還是車間,很少能看到標語,他們都是通過大量的培訓,讓員工將相關的理念深深烙在心里,形成相關的意識,通過意識指導行動。這也是他們集團全球100多個工廠都能做得很好的原因。當然,這個集團,最近幾年發展也很猛,全球工廠應該是越來越多了。反觀,很多企業不管是廠區還是各走廊、車間遍地都是標語。如果請相關人員解釋一下標語的意思,就會有不同的答案。這就是"形式大于內容"。
某藥用輔料需要高溫瞬時滅菌。這種輔料在滅菌過程,一旦控制器發現滅菌工藝瞬時不能滿足要求,就即時回收處理(時間是按照秒和微秒計),而不是按照小時來計算,按照天來計算,更不會按照月來計算,也就不存在"質量月"這種形式主義。
請恕筆者對"質量月"的來歷的不了解。不管其起源如何,筆者強烈建議需要取消"質量月"這種形式主義了。"質量月"本意可能是想讓企事業單位在特定的月份中加強"質量"策劃、宣傳和管理,但這種已經遠遠落后于現實需要了。現在的制藥企業是需要時時刻刻強調質量、管理和控制質量,否則還怎么存在?還怎么參與市場競爭?
當然,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質量月"是發給相關部門的,也就是說相關部門每年只需要做好"質量月"這個月就行。制藥企業就不要較真了,你需要年年做好質量、月月做好質量、天天做好質量、時時做好質量,否則就要被有關部門進行督查、檢查和考核了。
后記
前幾天看過一篇推文,《形式就是內容》。對于特定的工作環境,形式就是內容。
筆者曾經在行業Top 3企業上班時,開會既是形式也是內容。每天早上要開晨會;中午午飯前,要開會;每天下午下班前,要開會;晚上還要專門開會,更為特別的是每周日下午還要去公司開會。每次開會不管會議內容,但要保證時長,并且做好會議記錄是關鍵,因為總經辦每次都派人監督開會時間,并檢查會議記錄。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質量月"既是形式,也是內容。需要相關部門既要做好形式,也要把握好內容。需要各地區各部門要對活動開展情況加強指導,活動結束后及時總結,并將有關活動情況、典型案例、圖片及視頻等報送市場監管總局。
討論
制藥行業的同行們,你們企業是否有"形式大于內容"的情況,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1、質量只是停留在口號上
2、質量只是在公司的相關的文件上
3、有系統的質量的管理
4、質量深深地烙在每個人心里,并體現在行動上
作者簡介:
老陳,質量管理專家,從事食品與制藥行業質量管理和質量控制相關工作近二十年,歷任QA主管、質量部長、質量經理和生產廠長等職。在國內著名的跨國明膠企業負責質量和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管理工作。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