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藥企實錄
(資料圖片)
那天臨近下班,配液組長突然找我拿碘伏,說是設備員踢傷了腳。再一問,竟然是在車間傷的,潔凈區里流了好多血,于是趕緊到了現場。
在男二更處,地上一攤血跡,展示著傷得挺重,設備員已經被拉去醫院急診包扎了。在門框下邊緣處有血絲,看樣子是被門框碰傷了。門的結構如下圖,邊緣是直角的,有棱有角,腳碰上確實會傷人。
圖源作者手繪
拿消毒液和水處理過現場后,我滿是疑惑,因為藥企車間的門密封性都是非常好的,所以那個碰傷的部位在高度上說,理論上不應該碰到大拇腳趾才對。可根據大家的描述的,傷的是右腳大拇腳趾。不用問,潔凈鞋肯定也是血跡斑斑了,“看下鞋子還能洗干凈嗎?估計也碰壞了,不行就換雙鞋。”我還沒想到為啥會碰傷。
“奇怪了,鞋子怎么都沒有血啊。”小張拎著鞋子讓我一一查看,確實如此,鞋子都是干凈的,甚至沒有被碰傷的痕跡。看來實情只能等設備員第二天的描述了,畢竟設備員一年到頭才進車間幾次,生產工才是這里的常駐人口,不搞清楚原因,搞不好下次傷的是車間人員,必須把存在的風險排除掉。
第二天設備員表示當時是要進車間拿移液槍,用于外部計量,開門時沒注意把門開大,才導致腳碰巧。“鞋子呢?是穿的哪雙鞋?我們沒看到有帶血跡的鞋。”我需要知道完整的細節。這里我們插一句,進車間需要換鞋兩次,一次是更鞋處,那里換上拖鞋,樣子如下圖。
圖源作者手繪
再往里面走,是更衣間更換帶護腿的潔凈鞋。潔凈鞋是全面包裹住腳趾的,保證皮膚沒有裸露,鞋底厚度也大,遠遠超過碰傷的門框邊緣處,潔凈鞋如下圖。
圖源作者手繪
“我當時沒穿潔凈鞋,快下班了,時間緊。換鞋太麻煩了,就沒換鞋。穿著拖鞋進去的,也沒換衣服。”設備員倒是沒刻意隱瞞什么。這樣一來,情況就已經很明了。穿拖鞋進出,本身就違反了進出潔凈區的管理規定。在人員操作失誤,違背管理規定的情況下,人為出現傷害,理論上都是工傷。但工傷補償是一回事的,違規操作會不會扣錢是另會事。為這個營養費,去承擔其他處罰,說不過去,不清楚最后有無給了他怎么樣的補償。
進出潔凈區,更換衣服鞋子,我們更多的是考慮不要引入外來污染,所以對于衣物都有明確的限制,不能有塵屑脫落,否則會增加潔凈區的塵埃粒子數量,最終導致潔凈區不合格。之前沒往人員保護上想太多,但這次事件反而給生產人員一個警示,“按照管理規定來實施操作,是真能保護人的。”
有的潔凈區的鞋子連在褲子上,甚至底很薄,類似于一層襪子,這樣的往往配有那種無護腿的鞋子。不然冬天很容易腳冷,即使再穿一個厚襪子,發生磕碰或者硌腳時也會很疼。尤其是萬一出現玻璃器具損壞的碎屑,可能會刺傷到腳底。對于鞋底的要求,有一個是不能像皮鞋那樣硬,以免磨損自流平地面產生顆粒。
有些潔凈鞋是露出腳背的,而且是矮鞋幫,有些公司采購時沒考慮到實際應用需求,會買錯。這樣的鞋子只能用于那些上面提到的薄鞋底,套在最外面,也不會露出皮膚來。其他情況下,不適合這樣的鞋,畢竟不能裸露皮膚,是很多藥企潔凈區的共識。
發生這次事件后,我們組織了一次員工培訓,必須讓所有人知道穿潔凈服不僅僅是為了車間潔凈度,也是為了保證人員安全,并張貼了一個警示通知在門口。
從流程講,這個移液槍可以由車間員工從傳遞窗遞出來,但設備員沒能合理的計劃和安排時間,當天沒有生產計劃,車間沒人。又急于求成,私自行動,不按照流程進入車間,才導致人身傷害。
車間的門密封性是優先考慮的,理論上按照正常的更衣流程,即使腳碰到門邊緣,也不會出現傷害。所以對門的設計沒有進行修改,我們無法在所有細節上都做到專門保護違反規定的人員。
其實車間的設計都是經過論證的,盡管有些設計會與其他要求相沖突。比如車間門要向高級別區域開放,也就是操作間的門是朝里開的。而消防則規定門朝外開,這樣能避免發生事故時,人員擠在門口無法正常開門。但最終必須執行制藥行業的規則,畢竟每個房間的人員都是經過培訓的,而且數量有要求,不會形成大規模的擁擠踩踏。
在沒有遭遇事故時,我們往往覺得哪有什么風險,一些細節也很少在意,但正是這些細節的遵守,才帶來了安全的生產狀態。現在進車間,再也沒有人不按規定更衣換鞋了,因為前面就是血淋淋的教訓。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