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先聲藥業發布2023年度中期業績公告。2023年上半年共實現總收入33.79億元,同比增長25.2%,其中創新 藥業務收入24.13億元,占總營收71.4%,同比增長36.6%;實現歸母凈利潤22.75億元,同比增長3466%。
1995年成立的先聲藥業,在美股退市后,于2020年在港交所二次上市。但因傳統仿制藥企的標簽,市值長期被低估,市盈率長期低于20倍。
近年來先聲藥業加快從傳統藥企向創新藥企轉型,多款全球創新藥接連上市,創新藥收入占比超7成,成為業績增長的主要驅動力,“仿轉創”戰略進入業績兌現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六大創新藥,
凸顯競爭力
在半年報中,先聲藥業總營收增長25.2%,凈利潤卻能大幅增長35倍,主要是因為上半年“其他收益”達到19.53億元,對利潤影響較大。其中主要包括持有的投資組合公允價值變動,以及出售附屬公司權益的收益等。
其實近三年,先聲藥業凈利潤變化都是由于投資導致。單從營業收入來看,2020年受醫保控費及集采降價影響導致營收出現下滑,此后三年逐年增長,2022年營收就已達到歷史最高水平,2023年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
在此過程中,創新藥收入占比也是逐年提高,從2020年的45%提升至2023年上半年的71.4%。
三年時間,進入商業化階段的創新藥數量也從3款擴充至6款。分別是“先必新、恩度、艾得辛”3個成熟產品,以及“恩維達、科賽拉、先諾欣”3個新上市產品。
先聲藥業六大創新產品
圖片來源:公司官網
其中,先必新(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液)作為2015年至今全球唯一獲批上市的卒中新藥,III期臨床顯示,可顯著提升患者治療后90天的mRS評分在0-1分的患者比例(即減少因腦卒中致殘的患者比例)。
2023上半年,先必新已經惠及患者約56萬人,同比增長33%,覆蓋超4200家醫療機構,占據超過22%的卒中注射液市場份額。其所在的神經系統領域產品上半年收入約10.55億元,占總收入的31.2%,已成為先聲藥業占比最大的板塊。
在腫瘤治療領域,“恩度+恩維達”產品組合增長強勁。恩度在上半年惠及1.8萬名晚期NSCLC患者;恩維達作為全球首 個皮下注射、國產首 款抗PD-L1單抗,在臨床療效(ORR 47.6%、mPFS 16.6個月)、安全性(≥3級治療相關不良反應發生率為僅19.4%)、用藥便捷性等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上市以來已累計覆蓋患者超過3萬名。
此外,2022年7月上市的科賽拉是全球首 款可降低化療誘導的骨髓抑制的骨髓保護療法。臨床結果顯示,科賽拉治療組較安慰劑組可顯著改善患者化療體驗,降低疲勞發生率、降低中性粒細胞減少癥、貧血和血小板減少癥發生率,并減少G-CSF的使用和輸血。
2023年1月獲批的先諾欣是我國首 個上市的3CL靶點抗新冠口服1類創新藥,上半年銷售收入約2.5億元。隨著新冠病毒將常態化存在,未來銷量如何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但從產能及供應能力上,目前先諾欣已覆蓋全國306個市及超2500家醫院,建成每月可達數百萬人份的藥品供應能力。
整體而言,先聲藥業憑借差異化的產品布局以及覆蓋全國的營銷網絡,讓其創新藥得以成功商業化。隨著仿制藥集采帶來的業績壓力逐漸釋放,業績恢復也是水到渠成。
超60個創新藥研發管線,
挖掘增長潛力
在創新藥收入占比不斷增加的同時,先聲藥業后續研發管線也已形成波浪式發展態勢。
目前,先聲藥業已在上海、南京、北京、波士頓建立四大研發創新中心。擁有的創新藥研發管線超60項,包括17種潛在創新藥開展、19項注冊性臨床研究。
其中包括已上市產品(新適應癥/聯合用藥開發等)5種,處于NDA/關鍵臨床階段候選藥物3種,處于I/II期階段候選藥物11種以及臨床前候選藥物約40種。在研創新藥物形式涵蓋單克隆抗體、雙特異性抗體、多抗、融合蛋白、ADC及小分子藥物等。
先聲藥業研發管線
圖片來源:先聲藥業2023中期業績公告1
從管線布局來看,先聲藥業專注于差異化藥物創新的新藥管線,極少同質化的扎堆靶點。
中樞神經疾病領域由Y2舌下片領銜,形成了腦卒中領域的全方位覆蓋,同時在AD、腦水腫、失眠等領域多方位布局;自免疾病領域專注痛風和SLE等臨床需求未滿足疾病,鞏固RA等現有優勢領域的同時,積極布局IL-17A、URAT1、IL2muFc、JAK1等靶點,差異化拓展適應癥領域;腫瘤領域以具有first-in-class潛力、創新適應癥和療效優化的藥物為發展方向,其中SIM0270是全球同類在研SERD藥物中目前唯一可以有效透過血腦屏障的分子。
除了藥物研發管線深入和廣泛以外,先聲藥業還擁有世界先進的新藥研發技術平臺,涵蓋小分子化藥、生物制劑(包括抗體藥物和多肽)等多個藥物類型的研發,還包括了AI藥物發現平臺等前沿技術。
維持高水平的創新能力,研發投入不可或缺。2020年-2022年,先聲藥業研發費用分別為11.42億元、14.17億元及17.28億元,逐年提升,占營收比例分別為25.3%、28.3%及27.3%。2023年上半年,研發費用為7.7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9%。
重視BD投入,
加速創新轉型
先聲藥業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實現創新轉型,與其積極的BD策略息息相關。
近年來,先聲藥業高度重視BD投入,已成為國內BD領域進展最快的藥企之一。其BD團隊覆蓋了中國、美國、加拿大、英國、德國、日本、韓國等多個國家,管理超過35家全球合作伙伴聯盟。全球BD&L主管Kevin Oliver在默沙東有9年的BD&L和引進/對外授權經驗,在諾華有6年BD&L/并購領導經驗。
從BD策略來看,主要尋找處于臨床后期且競爭格局較好的品種,以及處于臨床早期且擁有確定的PK/PD數據或FIC/BIC潛力的品種。
8月20日,先聲藥業子公司先聲再明與邁博藥業就國產抗EGFR單克隆抗體藥物CMAB009簽訂合作協議。根據協議條款,先聲再明將獲得CMAB009于中國內地的獨家商業權益。
CMAB009是一種重組抗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嵌合單克隆抗體,與FOLFIRI聯合用于轉移性結直腸癌(mCRC)的一線治療。臨床試驗結果證實,與現有已上市的傳統抗EGFR單克隆抗體藥物相比,CMAB009療效顯著。目前,CMAB009注射液的新藥上市申請(NDA)獲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受理,有望成為首 個國內上市的用于mCRC治療的國產抗EGFR單克隆抗體藥物。
此外,今年7月,先聲藥業與瑞士Idorsia公司合作的新型抗失眠藥物鹽酸daridorexant片獲準臨床試驗;8月,與凌科藥業合作的選擇性JAK1抑制劑LNK01001,在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的II期臨床試驗取得主要研究積極結果數據(積極頂線數據)。
通過差異化的管線布局以及靈活的BD策略,讓先聲藥業能更好地抓住市場空窗期,形成研發進度超前的管線。
與此同時,對于近期備受行業關注的醫藥反腐的影響,先聲藥業表示在兩三年前已經開始全面的轉型,重視合規營銷。銷售費用率從2021年的40.74%降至2023年上半年的36.9%,并將進一步降至35%以下。
從各角度看,先聲藥業都不再是過去那家以仿制藥為主的傳統藥企,已成為真正意義上以創新驅動業績增長的創新藥企。
結語
堅持“自主研發+外部引進”雙條腿走路的先聲藥業,在創新研發的道路上一路狂飆,成為傳統藥企中成功“仿轉創”的典范。未來,隨著其創新研發能力的逐漸變現,公司的成長性將被更多的關注,估值也將向創新藥企看齊。
參考資料:
1.先聲藥業半年報、年報、官網
2.《先聲藥業研究報告:被低估的差異化高成長Biopharma》,財是,2023-05-07
3.《先聲藥業上半年凈利潤翻34倍,首 款國產3CL抗新冠病毒創新藥營收幾何》,銀柿財經,2023-08-22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