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3日藥明生物欣然宣布其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之未經審核中期業績。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023年上半年財務亮點
?收益:集團收益增至人民幣84.9億元,同比增長17.8%。收益增長的主要因素是:(1)成功執行本集團的"跟隨并贏得分子"戰略,憑借技術平臺、行業最 佳的項目交付時間和優秀的項目執行過往記錄,推動本集團收益增長;(2)擴大為生物制藥行業提供服務的范圍,快速發展的技術平臺,包括抗體偶聯藥物(ADC)和雙特異性抗體,提高本集團的收益;(3)本集團多種前沿技術產生的特許收益有所增長;(4)利用現有及新擴展的產能,包括海外生產基地的產能爬坡;而部分被新冠相關收入下降所抵消。
??毛利和毛利率:毛利同比增長4.3%至人民幣35.6億元,毛利率為41.9%。主要歸因于:(1)新生產設施(尤其是海外實體生產設施)預期的產能爬坡的影響;(2)因中國生物技術融資放緩,新項目數量減少;(3)現有設施必要的適時停產檢修;而部分被(4)WBS(藥明生物業務管理體系)與其他持續改善項目所實現的效率所抵消。
??純利和本公司擁有人應占純利:純利和本公司擁有人應占純利分別為人民幣23.4億元和人民幣22.7億元,同比下降10.8%和10.6%,主要歸因于:(1)毛利率下降;(2)銷售和市場營銷開支、行政開支和研發開支增加;及(3)資本市場波動造成的投資公允價值損失。
??經調整純利:經調整純利為人民幣29.3億元,同比增長0.4%。經調整純利率為34.5%。
??每股攤薄盈利(EPS):每股攤薄盈利和經調整每股攤薄盈利分別為0.52元和0.65元。
??2023年上半年繼續保持正向自由現金流,為集團未來產能提升和國際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2023年上半年業務亮點
??盡管面臨嚴峻的宏觀環境挑戰,集團憑借獨特的CRDMO商業模式和成功實施"跟隨并贏得分子"戰略,依然保持業務穩健增長。
??綜合項目總數增至621個,其中新增46個綜合項目。臨床后期項目數和商業化生產項目數分別增長至44個和22個,為集團收益長期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贏得分子"戰略持續助力業務增長,為集團貢獻了11個外部項目,其中包括6個臨床后期和商業化生產項目,合同額總計超過10億美元,推動集團近期和長期收益增長。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團未完成訂單總額和未完成服務訂單分別達到201.1億美元和135.6億美元,將繼續保證近期和長期業績穩定增長。
??集團與葛蘭素史克(GSK)就多款創新T細胞接合器(TCE)雙特異性/多特異性抗體達成許可協議,有力證明了集團研究服務以及一體化CRDMO商業模式中R的優勢。
??在強大的非新冠項目數的支撐下,集團保持穩健增長勢頭。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新冠項目數增長至近580個,收益同比增長59.7%,為集團未來增長注入動力。
??得益于新冠后臨床試驗恢復,集團早期項目收益同比增長51.8%至人民幣19.5億元,彰顯早期項目加速轉化為臨床后期和商業化生產項目的潛力。
??臨床后期和商業化生產收益增長至人民幣36億元,占2023上半年總收益的42.4%,延續集團臨床后期和商業化生產業務加速增長勢頭。剔除新冠項目后,集團臨床后期和商業化生產收益同比增長超過130%,彰顯集團全球領先的合同生產服務商地位。
??由于集團業務持續增長以及全球影響力日益提升,北美和歐洲市場收益(剔除新冠項目)分別同比增長40.6%和238.9%。在2023年上半年,超過60%的新項目來源于北美市場,反映了客戶對于集團的持續信任。
??集團持續精進創新技術,不斷優化業務范圍,為全球生物制藥產業賦能。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團一體化技術平臺上承載了105個涵蓋不同構型的雙特異性抗體項目(其中包括42個WuXiBody?項目)、110個ADC項目和21個疫苗項目。這些先進的技術平臺為集團CRDMO商業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撐,助力集團可持續發展。
??集團擬分拆子公司藥明合聯(WuXi XDC)并于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此次分拆上市將使藥明合聯擁有獨立的融資平臺,充分釋放增長潛力,同時使集團專注于全球CRDMO能力和規模建設,加速創新生物藥的開發與生產進程,為全球合作伙伴賦能,造福廣大病患。
??為滿足全球客戶日益增長的需求,鞏固"全球雙廠"戰略,集團計劃在德國擴大原液和制劑產能。集團全球總規劃產能將超過58萬升,覆蓋中國、美國、愛爾蘭和德國基地,以及新加坡的一體化的CRDMO 服務中心。
??集團不斷擴大并拓展多元化客戶群,全球客戶達573個,涵蓋所有全球排名前20名的藥企。不斷擴大的客戶群進一步證明了集團獨特的CRDMO商業模式、先進的技術平臺、行業最 佳的項目交付時間、一流的質量體系和和優秀的項目執行過往記錄。
??集團持續開發WBS體系,不斷提升運營效率,降低成本,為客戶創造價值,惠及病患。
??集團始終恪守世界一流的質量標準體系,自2017年以來已累計完成美國FDA、歐盟EMA、中國NMPA等權威藥品監管機構共30次檢查。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團員工總數達到12397人,其中包括4344名科研人員。集團國際人才招聘進展順利,以支持業務快速發展和產能持續擴充。得益于其卓有成效的人才保留措施,集團關鍵人才保留率超過98%,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集團將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戰略視為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在ESG領域取得的出色成績也獲得了業界廣泛認可,包括被Sustainalytics評為"行業最高評級"和"區域(亞太)最高評級"企業,獲評標普全球A級并躋身行業排名前5%,獲得CDP領導力級別評分等。
在2023年上半年,集團憑借卓越的執行力、先進的技術和靈活的產能,業務保持穩健增長,并在極具挑戰的宏觀環境下,專注于卓越運營和數字化提升。通過堅持"跟隨并贏得分子"戰略,以及獨特的CRDMO商業模式優勢,集團將繼續在生物制藥市場鞏固CRDMO領導者地位,打造最高水平的服務,為全球合作伙伴賦能,惠及廣大病患。
無懼宏觀環境挑戰,業務表現穩健
在2023年上半年,集團克服宏觀環境不利挑戰,在獨特的 CRDMO 商業模式和"跟隨并贏得分子"戰略的成功執行下,業務增長持續強勁。集團綜合項目新增46個,總數達621個。其中包括44個臨床后期項目和22個商業化生產項目,為集團長期收益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去年同期增長強勁的基礎上,集團的非新冠業務成功保持增長勢頭,非新冠收益在報告期內同比增長59.7%,非新冠項目數增長至近580個,這也是生物制藥行業規模最大的項目管線之一,將繼續推動集團2023年及未來業務增長。此外,由于新冠后臨床試驗恢復正常,早期項目收益同比增長51.8%,彰顯早期項目加速轉化為臨床后期和商業化生產項目的潛力。
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團未完成訂單總額、未完成服務訂單和未完成潛在里程碑付款訂單分別達到201.1億美元,135.6億美元和65.5億美元,推動業務可持續增長。三年內未完成訂單約35億美元,帶動集團短期內收益穩健增長。
盡管綜合項目數再創新高,未完成服務訂單具有相當規模,集團仍然能夠憑借強大的服務能力和充沛的產能確保在四周內啟動任何新項目。
臨床后期和商業化生產贏未來
得益于堅定執行"跟隨并贏得分子"戰略,集團臨床后期和商業化生產業務發展勢頭加快。截至報告期末,集團臨床后期項目和商業化生產項目分別增長至44個和22個。臨床后期和商業化生產收益同比增長14.3%,達到約36億人民幣,占2023年上半年總收益的42.4%。剔除新冠項目,臨床后期和商業化生產收益同比大幅增長130.3%,未來收益增長潛力巨大。
在報告期內,集團戰略合作伙伴Amicus Therapeutics(納斯達克股票代碼:FOLD)的Pombiliti?獲得了歐盟批準上市。Pombiliti?是一種與麥格司他聯合治療用于晚發型龐貝病成人患者的長期酶替代療法。此外,美國FDA已完成了針對集團位于中國無錫基地生產的AT-GAA上市批準前檢查。這些成績真正驗證了集團長期以來堅持的"跟隨分子"戰略 -- 將概念轉變為商業化生物藥。
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和積累,集團商業化生產的能力和規模獲得了全球客戶的廣泛認可。在報告期內,集團通過"贏得分子"戰略轉入了11個外部項目,包括6個臨床后期和商業化生產項目,顯著提升近期收入。截至2023年6月30日,"贏得分子"戰略帶來了多個單克隆抗體、雙特異性抗體和生物類似藥項目,總計貢獻超過10億美元的商業化生產訂單。這一戰略將進一步推動集團持續擴大項目數,臨床后期和商業化生產收益增長,并確保長期生產訂單,為集團長期發展注入動力。
新技術平臺大放異彩 新分子成強勁增長新引擎
集團持續致力于通過前沿技術鞏固一體化賦能平臺,加快生物藥的發現、開發和生產進程。先進的技術平臺對于CRDMO商業模式和為全球生物制藥行業提供端到端服務至關重要。
在2023年1月,集團與GSK達成獨家許可協議,GSK將獲得基于藥明生物專利技術平臺開發的一款處于臨床前階段的TCE雙抗和其他至多三款處于早期發現階段的TCE雙抗/多抗的獨家權利。集團將獲得4000萬美元首付款和最高達14.6億美元的四款TCE抗體的研究、開發、注冊和商業化里程碑付款,并有資格獲得基于凈銷售額的分級銷售提成。該合作證明了集團領先的CD3抗體技術平臺和WuXiBody?雙抗技術平臺,以及獨特CRDMO商業模式中"R"(研究服務)的優勢。
在2023年上半年,集團雙抗、ADC、多抗、融合蛋白以及疫苗等新興業務增長喜人,將成為集團未來增長新引擎。
通過頂級科學家團隊的努力,以及集團在抗體開發領域積累的精深洞見,截至報告期末,集團共有105個不同構型的雙抗項目。集團擁有業界領先的雙特異性抗體專利平臺WuXiBody?,賦能全球合作伙伴研發創新雙抗。該平臺幾乎可將所有抗體序列用以構建雙特異性抗體,還兼具構建各種不同價數的靈活性。截至報告期末,WuXiBody?平臺共達成42個對外授權項目,持續在全球獲得廣泛認可。
在報告期內,藥明合聯正在幫助全球客戶開發110個ADC綜合項目,其中16個項目處于臨床II/III期階段。作為全球生物偶聯藥領域值得信賴的合作伙伴,藥明合聯在全球ADC外包服務領域市場份額遙遙領先。藥明海德也將繼續鞏固其端到端疫苗技術平臺,共有48個疫苗項目,其中包括21個綜合項目。
同時,集團還拓展了端到端服務能力,為基于微生物發酵技術的新一代生物制品提供全方位服務。集團一體化技術平臺吸納了大腸桿菌和酵母等微生物表達系統,可以更快、更高效、更具有成本效益地為酶、抗體片段、重組DNA、病毒樣顆粒(VLP)和質粒等多種分子提供服務。
數字化助力成功之路
隨著數字化技術引領行業發展,集團也將數字化技術和自動化技術融入其CRDMO業務。集團建立了利用計算機輔助藥物發現 (CADD) 的綜合能力,提升生物藥先導發現和先導優化水平。隨著藥物發現流程數字化,集團充分利用其在生物藥發現方面的豐富經驗及濕實驗室能力,將數字化工具應用于各種生物藥先導發現和先導優化場景,幫助加速生物藥發現過程,擴大尋找潛在先導分子的范圍。
擬分拆藥明合聯并于香港聯交所上市
集團擬分拆子公司藥明合聯并于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擬分拆可賦能藥明合聯發展其獨特且全球領先的生物偶聯藥CRDMO服務,從抗體偶聯藥拓展至所有生物偶聯物(即從ADC到XDC),并為集團帶來更明確的業務重心及策略以支持其持續增長。同時集團整體資金及資源配置將更為有序高效,并通過持續合并財務報表獲益,提高管治、市場溝通、運營及財務透明度,從而為集團及其股東創造價值。
擴大產能 貫徹全球雙廠戰略
集團持續貫徹"全球雙廠生產"戰略,并不斷擴大產能以滿足全球客戶日益增長的需求。
在報告期內,集團位于愛爾蘭敦多克的生產基地榮獲了國際制藥工程協會(ISPE)2023年度"最 佳設施運營獎"。愛爾蘭基地已成功完成了多次客戶審計,并且自2022年第4季度GMP放行以來,一直積極響應客戶問詢,保障產品供應。
集團宣布擴大德國生產基地產能,其中勒沃庫森基地新增第二條制劑灌裝生產線,伍珀塔爾基地原液產能翻番,預計將從1.2萬升增長至2.4萬升。兩個基地雙雙擴充產能,也將形成強大的合力,顯著提升集團在歐洲的臨床和商業化生產服務能力,鞏固全球雙廠戰略,確保集團可以通過多元化的供應鏈,在多個基地為客戶提供服務。
集團新加坡一體化CRDMO服務中心項目也穩步推進。在當地機構的協調下,集團已完成土地收購工作,并進行各項申請。該中心的早期設計工作即將完成,集團已與森松法瑪度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后者將為新加坡基地的兩個重要生產設施提供模塊化工廠。
集團在中國、美國、愛爾蘭、德國和新加坡的總規劃產能將超過58萬升,通過靈活、穩健的全球供應鏈網絡充分滿足廣大客戶的需求。
攜手生物科技公司和大型藥企 保持穩固合作關系
在報告期內,集團服務于573個客戶,其中包括所有全球排名前20名的藥企。不斷擴大的客戶群進一步證明了集團獨特的 CRDMO 商業模式、先進的技術平臺、行業最 佳的項目交付時間、一流的質量體系和和優秀的項目執行過往記錄。多年以來,集團與各大制藥公司建立了牢固的合作關系,并贏得了廣泛的合作和長期信任。2023年上半年,大型制藥企業貢獻的收益在集團總收益中占比約40%。在積極拓展商務活動的推動下,集團與制藥企業就創新生物藥和生物類似藥的合作有望進一步擴大,尤其在商業化生產領域。此外,集團也將繼續賦能中小型生物技術公司加快其創新生物藥的開發。集團將繼續堅定不移地持續提升能力和規模,為客戶創造價值。
全球尖端人才團隊
藥明生物重視人才發展,建立了系統的招聘、培訓和薪酬計劃,吸引并保留全球尖端人才。截至2023年6月30日,集團員工總數達到12397人,生物藥研發服務團隊已形成相當規模,由4344名科研人員組成。國際市場人才招聘進展順利,以支持集團能力和規模壯大。不斷擴大的人才團隊助力集團保持強勁的業務增長勢頭,準時滿足項目交付。集團人才保留策略卓有成效,關鍵人才保留率超過98%,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
世界一流質量標準體系為未來奠定基石
集團持續打造全球最高質量標準體系,構建了堅實的護城河。自2017年以來,集團累計完成美國FDA、歐盟EMA、中國NMPA等多個國際權威藥品監管機構的30次檢查,是在中國生物藥商業化領域首 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通過以上監管機構認證的企業。集團共有14個生產廠通過GMP認證,包括首次獲得GMP認證的愛爾蘭和德國生產廠,有力證明了集團始終恪守國際質量標準體系。集團持續向全球客戶交付高質量生物藥,惠及廣大病患。
ESG作為長期發展基石
集團相信完善的ESG戰略將助力其長期價值增長,并致力于實現ESG高標準。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集團于2023年6月加入"科學碳目標倡議"(SBTi),提交了科學碳目標承諾書,并制定了2027年廢棄物密度降低10%的目標,彰顯了可持續發展承諾。集團還在全球基地推廣太陽能發電、電動汽車以及各項節能舉措。為了確保有效執行多元、公平和包容(DEI)戰略,集團于2023年5月成立了DEI委員會,并將其作為管理DEI倡議的最 高級別組織。此外,集團還推出了大量企業社會責任(CSR)公益項目,為員工、合作伙伴以及基地所在社區賦能。
集團在ESG領域的出色表現也獲得了多個ESG評級機構和機構投資者的廣泛認可,包括被Sustainalytics評為"行業最高評級"和"區域(亞太)最高評級"企業,獲評標普全球A級并躋身行業排名前5%,獲得明昇(MSCI)A級,CDP領導力級別評分,獲得大型跨國藥企認可的EcoVadis銅獎評級等。
管理層評論
藥明生物首席執行官陳智勝博士表示:"我非常高興集團在2023年上半年保持業務穩健增長,再獲佳績,克服了中國生物科技融資難等宏觀環境挑戰。我們獨特的CRDMO商業模式和‘跟隨并贏得分子"戰略持續發力,集團新增46個綜合項目,綜合項目總數高達621個,再創新紀錄。非新冠業務繼續保持強勁增長,收益同比增長59.7%,其中臨床后期和商業化生產項目收益同比增長130.3%。受益于全球影響力提升和生物科技融資反彈,北美和歐洲市場的非新冠收益顯著增長,分別同比增長40.6%和238.9%。非新冠項目數達到相當規模,將繼續成為集團穩健增長的主要動力。繼開發業務取得成功后,我們通過與 GSK 達成多個TCE雙抗/多抗的合作,進一步驗證了CRDMO 商業模式的成功和強大的藥物研究與發現服務能力。我們將繼續砥礪前行,不斷升級迭代技術平臺,優化服務水平,為全球合作伙伴賦能。‘贏得分子"戰略也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 -- 貢獻了6個臨床后期和商業化生產項目,其中包括潛在和成熟的重磅炸 彈藥物,合同額總計超過10億美元。這一戰略不僅將有助于集團提升短期收益,同時也將支持集團長期保持可持續增長。展望未來,我們堅信商業化生產業務將成為集團發展的重要動力,同時新藥研究與發現業務也將繼續發力,賦能客戶開發創新生物藥,不斷豐富CRDMO商業模式的內涵。"
陳博士進一步表示:"我們在2023年上半年繼續保持正向自由現金流,這不僅為集團的長期發展戰略奠定了基礎,也為集團利用自有經營性現金流提升產能提供了支撐。為了滿足全球客戶日益增長的需求,并貫徹‘全球雙廠"戰略,我們計劃擴大德國生產基地的原液和制劑產能。集團全球總規劃產能將超過58萬升,在中國、美國、愛爾蘭、德國和新加坡擁有多元化布局的基地。我們擬分拆藥明合聯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并同時保留其作為并表子公司。我們相信此次上市將助力藥明合聯成為全球領先的生物偶聯藥CRDMO公司,并進一步挖掘不斷增長的生物偶聯藥市場潛力,一方面為股東創造價值,充分釋放藥明合聯內在價值,最大化其業務增長潛力,另一方面也使藥明生物在資源配置和加速增長等方面獲益。此外,我們期待通過加速應用數字化技術,升級成為數字化創新型企業,提供更快、更好、更經濟的生物藥發現、開發和生產服務。展望2023年下半年,盡管復雜的世界經濟和宏觀環境帶來了阻力和壓力,但我們將堅定不移地貫徹‘跟隨并贏得分子"和‘全球雙廠"戰略,并繼續通過先進、智能化的綠色技術,加強能力和規模建設,來鞏固生物制藥行業CRDMO領導者地位。此外,我們將繼續提高運營效率,推廣更多的WBS項目,進一步提高服務速度和質量,從而提供更高質量和更具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案,賦能全球合作伙伴,造福廣大病患。"
藥明生物董事長李革博士總結道:"藥明生物獨特的CRDMO商業模式為集團穩健發展保駕護航,上半年業務繼續實現強勁增長。未來我們將繼續追求卓越,奮楫篤行,保泰持盈,深耕端到端服務,實現國際化發展,更上一層樓。作為行業的賦能者,我們將繼續堅定不移地助力全球合作伙伴加速新藥研發進程,推動更多突破性療法早日問世,造福全球病患,實現‘讓天下沒有難做的藥,難治的病"的偉大愿景"。"
主要財務比率
(截至6月30日止6個月)
關于藥明生物
藥明生物(股票代碼:2269.HK)是一家合同研究、開發和生產(CRDMO)公司。公司通過開放式、一體化生物制藥能力和技術賦能平臺,提供全方位的端到端服務,幫助合作伙伴發現、開發及生產生物藥,實現從概念到商業化生產的全過程,加速全球生物藥研發進程,降低研發成本,造福病患。
藥明生物在中國、美國、愛爾蘭、德國和新加坡擁有超過12000名員工。憑借這些員工組成的專業服務團隊,以及卓越的技術和洞見,公司為客戶提供高效經濟的生物藥解決方案。截至2023年6月底,藥明生物幫助客戶研發和生產的綜合項目高達621個,其中包括22個商業化生產項目。
藥明生物將環境、社會和治理(ESG)視為業務發展和企業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并致力于成為全球生物藥CRDMO領域的ESG領導者,例如應用更綠色環保的新一代生物制藥技術和能源等引領行業發展。公司成立了由首席執行官領導的ESG委員會,全面落實ESG戰略并踐行可持續性發展承諾。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