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是怎樣的景區?
茅山風景名勝區位于江蘇省鎮江市句容市境內,古稱金陵地肺名山,華陽境天,是中國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第一福地,十大洞天中第八洞天。茅山形勝獨特,風景秀麗,2014年被列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主峰大茅峰372.5米,與二茅峰、三茅峰依次相連,逶迤起伏。相傳距今約5000年前,展上公善養生術,修煉于句曲山伏龍地(今茅山鎮玉晨村),植白李彌滿,食之登仙,當地稱其地為“白李溪”,在玉晨觀的石牌坊上刻“高辛道場”。周時燕國人郭四朝,也曾修煉于玉晨觀,成道后被敕封為“太微葆光真人”。先秦時,李明真人棲息于郁岡山古煉丹院(今乾元觀)合神丹而升仙。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月,秦始皇東巡會稽,刻石頌德而還,遂登句曲山北陲,埋白璧一雙,會饗群臣,感嘆地說:“巡狩之樂,莫過山海,自今以往,良為常也。”于是句曲山北陲為良常之山。《洞天福地》列茅山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
茅山,是環境優美的風景勝地。茅山自然風光清新秀美,山區形勝獨特,枝繁葉茂,景色迷人,自古就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美景。這里的山不高卻秀雅,這里的水不深卻澄清。春游茅山,山林滴翠,草木芬芳。滿世界的嫩黃襯托這一處綠山,滿山間的野花給了這山林一路的狂想。薄霧輕如紗,夕陽宛如畫。夏游茅山,綠樹成蔭,蔥蘢一片。
茅山風景區內有哪些景觀?
九霄萬福宮
九霄萬福宮坐落于景區大茅峰頂,始建于西漢。明萬歷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敕建殿宇,賜名“九霄萬福宮”,俗稱“頂宮”。宮內原有太元、高真、三圣等建筑一百余間,甚為壯觀。后經多次戰亂變遷,僅殘存20余間。1982年開始,經不斷建設發展,現形成以靈官殿、藏經樓、宗師殿、坎離宮、太元寶殿、二圣殿等六大殿堂為主要結構的規模建筑群。
茅山道院
茅山宮觀道院最盛時多達257處,有房屋5000余間。太平天國時曾遭兵燹,至清末,尚存“三宮五觀”。三宮為崇禧萬壽宮、九霄萬福宮、元符萬寧宮,五觀為德佑觀、仁佑觀、玉晨觀、白云觀、干元觀。1938年9月,日寇掃蕩茅山,焚毀了90%以上的道院房屋。
華陽洞
該洞位于老虎崗西北坡林間的山巖之下,有三個大小不一的天輪石灰溶洞。 這就是茅山著名的華陽洞、玉柱洞、汕人洞,其中最見錢名的是華陽洞;此洞之口上端坐間石刻有“華相洞”三個紅色大字,每字大約1未見方,筆力蒼勁,傳為宋代著名文學家蘇東坡手跡,壁上另有石刻20余年,隱約可強印均為歷代文人星客甚名游洞之后所題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