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心寺是什么樣的景點?
在江蘇射陽海拔最高、風光旖旎的射陽河風景區內,銀杏林叢中掩映著一座百年古寺--息心寺。息心寺原名息心庵,坐落于黃海之濱、射陽河畔,寺院既有漢傳佛教寺院的格局,也有江淮建筑古樸典雅的特色,堪稱“黃海福地”。始建于宋孝宗年間,明清期間相繼修復,相傳當時并列于鹽阜地區的三閣九廟四觀七十庵之內,后民國十八年有江易園、仇益庵二位居士恭請凈宗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住持寺院。當時建成大雄寶殿、三圣殿、韋馱殿,及寮房二十余間,后經戰火只剩斷墻殘壁。
1993年,在射陽河閘南首復建“息心寺”。奠基時,禮請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蘇省佛教協會會長茗山法師為本寺方丈。1994年完成寺內三圣殿、齋堂等第一期工程建筑。1995年以來經過寺內外僧眾的努力,在眾多社會居士的支持下,已建成大雄寶殿、大悲樓、天王殿、佛教文物展覽館、觀自在園、山門、客堂、寮房等。9層68米高的萬佛塔是息心寺標志性建筑,登上塔頂可一覽灘涂風光。座高2.5米的玉佛是寺院的鎮寺之寶。規劃中的息心寺將主要建設佛教寺院區、佛教文化大觀區、迎賓館區、山水園區、四大佛山復制景點區等。它是集佛教文化、園林藝術、人文景觀于一體的多元文化基地,既是十方信眾朝山禮佛的圣地,也是中外賓客旅游觀賞的佳境。
息心寺內有哪些景觀?
大雄寶殿
寺內的大雄寶殿,是寺院最雄偉也是最重要的建筑,大雄寶殿為一層兩階,高19.8米,建筑面積500平方米,殿內金碧輝煌,佛像清靜莊嚴、巧奪天工,均采用臺灣鎏金工藝,避開傳統渾然一色的裝金效果,把衣服、皮膚分色,裝金后更栩栩如生,活靈活現表現佛的慈悲圓融之相,此裝金工藝在江蘇是首家。殿內還設有海島觀音全堂佛像及文殊、普賢、二十諸天佛像,屋頂的千龍朝拜藻井的雕刻、構思精美絕倫,讓人嘆為觀止。
觀自在園
位于寺院西北的觀自在園,雖是寺內園中園,卻也獨成一體,園內四周以長廊圍之,廊內皆石刻臨摹歷代高僧書法,獨特精辟。園內綠樹成蔭,花草茂盛,竹林掩映,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供養于園內的露天大佛為觀音菩薩圣像,佛像雕刻精細,栩栩如生,并配以石雕龍柱、落地宮燈,更顯莊嚴、典雅,使人頓生清靜 、悠然之心。
寺內山門背面的佛教文物展覽館內,藏有各類文物百余件,其中國家級文物數拾件,這里展出的皆為漢傳和藏傳佛教的佛像、供器、經典、法器及明、清期間的佛教文物,代表了各民族佛教文化的特色,為研究佛教文化知識、查證佛教歷史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大悲樓
大悲樓是佛教寺院傳統建筑之一,這是眾僧集會演說佛法之處,為僅次于大雄寶殿的主要建筑,殿內供奉的是千手觀音。觀音圣像清靜莊嚴,慈悲圓融,化身千萬,救苦救難。
玉佛殿
玉佛殿里供奉的釋迦牟尼佛,色澤潔白,雕工精湛,造型逼真,為玉質材料,重達五噸,高2.2米,價值數百萬,是我國佛教寺院中極少佛身整玉雕成通體透明的莊嚴佛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