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編看到很多人在搜索股票抄底的相關內容,小編呢對此也是非常感興趣,特意整理了相關的內容,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下吧!
什么原因會造成抄底失敗?
一是缺乏必要的耐心。與高位重倉、未能脫身的股民相比,有的股民相對幸運,在指數處于高位時已拋出股票或降低倉位,然而在指數調整過程中卻缺乏耐心,剛跌就買,倉促補倉。一些股民并未在高位被套,但在跌幅不大的情況下已經滿倉,等到真正底部來臨時,手頭已無資金,明知是大底也“抄”不了。
二是當了不了,下手不快。高位滿倉、重倉的股民持有的股票多數都是獲利不多的股票。當指數剛出現調整,許多股民都抱有幻想,自認為獲利不多,調整不會很深,當了不了。但這類股票雖然漲幅不大,但往往跌幅居前,重倉持有、該了不了的股民損失慘重。股市暴跌后,由于所持股票處于深套之中,手頭又無多余資金,只能與抄底機會失之交臂。
三是不夠謹慎,反向操作。一個下跌波段往往會很復雜,原則上一個波段只有一個底,股民認定的“過程底”往往事后證明都不是真正的底。因此散戶在實施抄底后,應該有個確認是否是底的過程。一旦認定不是底就要再次“逃頂”或高位減倉。也就是說,散戶在抄底時應采取謹慎策略,分批抄底,一旦看錯就應果斷退出,以便為日后抄底備足資金。而事實上,不少散戶在抄底過程中該慎不慎,反向操作。指數一漲,趕忙抄底建倉,明明知道抄底失敗,倉位不減反增,給日后抄底帶來被動。
四是做不到與眾不同。熊市即將轉入牛市前,大多數人都看空,都覺得股價還會再跌,大眾共識認為指數或價格還將跌一段,甚而跌落目標位都在傳媒上被屢次提及,一般股民在此時都做不到與眾不同。其實,市場也就在此種情況下即將反轉,此時應搶先一步,先行買入,避免踏空。而當指數或股價同步上揚,趨勢明朗時,應順勢而為重倉買入,但買入時機仍應用相反理論操作,即在該上升趨勢未變的前提下,逢跌、逢回檔買進。
抄底可能面臨的風險有哪些?
1、 市場趨勢抄底風險
如果市場處于“熊市”的低位,這個時間段中市場大部分的股票價格處于相對低位的狀態,根據市場趨勢來看調整有限的程度。市場股票的成交量也處于低迷,空方資金處于主導地位,市場的投資情緒也處于較差的階段。
投資者如果在這個時間段進行抄底,就需要注意市場空方力量或者利空消息有可能出現加劇繼續引導市場繼續下跌調整。就像2018年10月份的行情,當時市場趨勢大部分投資者都認為滬指的低部是2638附近,但是后續空方力量加上利空消息的影響下,大盤再創新低。
2、市場政策抄底風險
A股市場屬于政策性市場。在市場處于“熊市”階段時,國家會給出很多“救市”的政策消息,來促使市場投資積極性,使盤面指數和個股價格出現回暖。
投資者如果在這個時間段進行抄底,就需要注意國家給出的“救市”政策消息,后續市場是否“買賬”。就像2015年2季度“熊市”階段,國家給出很多“救市”政策消息。但是對于整體市場并未出現改變,依舊處于下跌趨勢。
3、 市場估值抄底風險
在盤面或者股票處于“熊市”低位時,盤面或者部分股票處于市場低估的狀態。很多投資者會想如果買入一只被市場低估的低價位股票,那么抄底買入長期來看肯定是獲利概率較大。
但是,當市場大部分處于被低估的狀態,就表示整體市場處于低迷。如果投資者在這個時間段介入被市場低估的低價位股票,很有可能會帶來較長的投資時間以及資金呆滯。
抄底是風險極大的一種投資交易方式,投資者要清楚個股或者盤面沒有絕對的底部,只有相對的低位。因此,投資者要抄底時需要十分謹慎。
關鍵詞: 什么原因會造成抄底失敗抄底可能面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