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聯合各大學會及多學科專家委員會共同修訂的《中國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下文簡稱"指南")于3月25日正式發布。血脂康?作為血脂異常患者首選用藥(ⅠA)獲得指南推薦。該產品由綠葉制藥集團自主研發,是目前國內唯一有臨床硬終點獲益的天然調脂藥物;該產品也已在美國完成2期臨床研究,為國內外公認的調脂藥品牌。
【資料圖】
中國人群血脂異常患病率顯著增加,將引發近千萬新發心血管事件
以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為主的心血管疾病是我國城鄉居民首位死因,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是ASCVD的致病性危險因素。面對我國血脂異常人群患病率持續上升,疾病負擔不斷加重,而血脂領域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的現狀,我國血脂管理亟待革新。
基于上述背景,國家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聯合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內分泌學分會、糖尿病學分會、檢驗醫學分會及中國卒中學會,由多學科專家組成聯合專家委員會,對《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 年修訂版 )》進行更新。《中國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1]在《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訂版)》基礎上修訂,涵蓋從兒童到老年全生命周期的血脂管理,旨在通過指南指導臨床實踐,全面提升我國血脂管理水平,推進ASCVD防治。
指南指出:我國成人血脂異常總患病率已高達35.6%,其中高總膽固醇(TC)血癥患病率的增加最為明顯,從4.9%增至8.2%;高LDL-C血癥患病率上升至8.0%。人群血清膽固醇升高將導致2010-2030年期間我國心血管事件增加約920萬,疾病防控形勢極為嚴峻。
血脂康是更適合中國人群血脂異常治療的首選藥物,適用于ASCVD一、二級預防
血脂康被歸入降脂中藥,其降脂機制與他汀類藥物類似,系按照現代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標準工藝,由特制紅曲加入稻米生物發酵精制而成,主要成分為13種天然復合他汀,系無晶型結構的洛伐他汀及其同類物,并含有麥角甾醇以及多種微量元素和黃酮類等物質。血脂康作為中等強度他汀類藥物適用于ASCVD患者一、二級預防,是血脂異常患者首選用藥(ⅠA)。
血脂康適用于ASCVD一、二級預防,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及死亡風險- 血脂康治療"三降一升",可全面調節血脂譜[2]。- 中國冠心病二級預防研究(CCSPS)證實,血脂康能使冠心病患者主要冠狀動脈事件風險、冠心病死亡風險、全因死亡風險顯著降低[3]。指南推薦血脂康適用于他汀類藥物不耐受或不達標患者,聯用依折麥布療效更為顯著- 對于他汀類藥物不耐受者可使用天然降脂藥血脂康作為起始降脂治療[4]。- 指南推薦若在應用中等強度他汀類藥物基礎上仍不達標,可考慮血脂康聯合膽固醇吸收抑制劑依折麥布[5]。血脂康適用于糖尿病合并血脂異常患者,調脂療效顯著且不增加新發糖尿病風險- 糖尿病是ASCVD的重要獨立危險因素,指南建議糖尿病高危患者選擇他汀類藥物作為基礎降脂治療。CCSPS糖尿病亞組分析顯示,糖尿病患者可從血脂康中獲益更多,整體人群冠心病事件降低45%,而糖尿病亞組可降低51%[6]。血脂康適用于高血壓合并血脂異常患者,應及時啟用調脂治療- 高血壓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調脂治療能夠使多數高血壓患者獲得很好的效益,特別是在減少冠心病事件方面可能更為突出。血脂康?上市二十多年來,已積累了豐富的循證證據,擁有良好的臨床用藥基礎,療效和安全性得到醫生和患者的廣泛認可。此次獲得《中國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推薦,將進一步提升該產品在相關治療領域的廣泛應用,使更多有需要的患者獲益。
參考文獻:
李建軍. 中國血脂管理(2023年)[J]. 中國循環雜志, 2023, 38(297).
王俊顯,等.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1995;1(1):37-41.
Lu Z, Kou W, Du B, et al. Effect of Xuezhikang, an extract from red yeast Chinese rice, on coronary events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with previous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 J Cardiol. 2008;101(12):1689-1693.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心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血脂康(膠囊)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組. 血脂康(膠囊)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2017修訂版)[J]. 中華內科雜志,2018,57(2):97-100.
李清,王箴,陳學穎,等. 血脂康與血脂康聯合依折麥布治療血脂異常的效果比較[J]. 上海醫學,2019,42(12):738-743.
Zhao SP, Lu ZL, Du BM, et al. Xuezhikang, an extract of cholestin, reduces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subgroup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from China coronary secondary prevention study (CCSPS). J Cardiovasc Pharmacol. 2007;49(2):81-84.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