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作為國內最大的輸液生產企業,科倫藥業登陸A股時,市值比肩恒瑞醫藥,一度與恒瑞并稱“藥界雙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十三年過去,如今科倫的市值不足恒瑞的六分之一,但恒瑞已經連續兩年凈利潤下滑,此消彼長之下,科倫藥業正在快速拉近與老對手的距離。
近日,科倫藥業發布2022年年報,年報顯示,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189.13億元,同比增長9.46%;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7.09億元,同比增長54.98%;歸母扣非凈利潤16.46億元,增長58.60%。
沉寂27年、無創新藥上市!曾比肩恒瑞的“藥界雙雄”,開啟追趕模式?
“藥界雙雄”,
曾比肩恒瑞
1996年成立的科倫藥業,前身為四川科倫大藥廠。
創立之初就發展迅速,在輸液領域一路攻城拔寨,2000年躋身行業前四,2003年達到市場第二的7.3%的市占率,十年內躍升為行業第一,后一直保持極高的成長速度,于2018年占據43%市場份額,被譽為“輸液大王”。
2010年,科倫藥業登陸A股市場,募資50億,其中超募35億,并提出了“三發驅動”的發展戰略,風頭一時無兩。
然而,2012年國家出臺《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對抗菌藥實施分級管理,號稱史上最嚴限抗令。
科倫藥業作為國內“抗生素龍頭”,也深受政策影響,輸液產品整體停滯不前。
但好在有大輸液基本盤提供充足現金流,為仿制藥研發和抗生素產業鏈完善提供強大的資金支持,在經歷短暫的業績下滑后,科倫藥業成功從“輸液大王”成長為國內產業生態體系最完備的大型醫藥企業集團之一,各領域齊頭并進。
◆輸液領域
作為科倫藥業的基本盤,市場格局已逐步穩定。
2022年,輸液產品實現營業收入94.52億元,同比小幅下降3.56%。但高毛利的密閉式輸液量占比提升1.91個百分點,讓輸液板塊對整體利潤貢獻依然有所增加。
圖1 輸液產品分季度銷售情況
圖片來源:科倫藥業年報
◆非輸液領域
因國家及地方集采等多重外部因素的影響,部分產品銷售有所下降。但科倫藥業通過提高市場覆蓋率、調整產品結構、持續推廣新品種等方式,讓非輸液藥品收入達41.26億元,同比增長5.51%。
其中,鹽酸達泊西汀片作為全球唯一獲批的男性早泄適應癥的治療性藥物,銷量同比增長41.13%;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45.55%;恩格列凈片在集采中標后,實現銷售收入增長330.41%。
圖2 非輸液藥品分季度銷售情況
圖片來源:科倫藥業年報
◆抗生素中間體及原料藥領域
受益于產品價格上漲,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39.13億元,同比增長23.28%,實現毛利9.28億元,同比增長35.58%。
成也集采,
敗也集采?
集采是科倫藥業近幾年繞不開的話題。
對于科倫藥業而言,從2018年底開始逐漸擴大的國家藥品集采,以及2020年5月正式啟動的注 射劑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徹底結束了科倫藥業大輸液領域的高毛利狀態。
2019年-2020年,科倫藥業連續兩年凈利潤負增長,分別同比下降22.68%和11.57%。在整個生物醫藥行業普遍大漲的2020年,科倫藥業A股股價卻累計下跌超過16%。
面對集采帶來的陣痛,科倫藥業的選擇不是隨大流全面轉型創新藥,而是主動擁抱集采。
2012年至今,科倫藥業仿制及一致性評價陸續啟動了380項產品的研究,2017年-2023年一季度實現了136項產品的獲批,仿制藥研發成功實現了從單純輸液到全面、綜合、內涵發展的蛻變。
集采方面,截至前八批國家集采,科倫藥業累計43項產品進入國家帶量采購,涉及10余個疾病領域,其中第七批國家集采11項產品中標,第八批國家集采7項產品中標,中標數量分別排名全國第三和第一,已然成為國家集采最大贏家之一。
圖3 科倫藥業集采品種
圖片來源:科倫年報
從銷售數據來看,左氧氟沙星氯化鈉注射液為科倫藥業新獲批一致性評價品種,在2021年第五輪國家集采中標,得益于中選區域銷量大幅增長,市場份額位居集采中選企業第一,2022年實現銷售收入4.5億元,同比增長186.90%。
但并非所有的品種成功通過集采實現“以價換量”,部分存量品種也不得不“賠本賺吆喝”。
脂肪乳氨基酸(17)葡萄糖(11%)注射液(多特)為其存量大品種,于2021年第五輪國家集采中標,中標后銷售價格下降,但銷量卻未如預期增長,2022年銷售收入同比下降64.86%。
如何走過
轉型陣痛期?
科倫藥業的戰略轉型始于2012年,但對于創新藥研發而言已經相對較晚,彼時的創新藥賽道上成熟的靶點已被采摘完,導致科倫藥業的創新藥進度明顯落后于曾經比肩的恒瑞醫藥。
截至目前,科倫藥業尚未有創新藥上市銷售,而恒瑞醫藥已有11個創新藥獲批上市,60余款創新藥正在臨床開發,260多項臨床試驗在國內外開展。
正因如此,科倫藥業近年來不斷加大研發投入,研發費用從2018年的9.1億逐年增長至2022年的17.95億,研發費用增長速度遠超營收增長速度。
在研發策略上,科倫藥業的選擇十分“務實”,堅持以“仿制藥為基礎,仿制推動創新”,將研發資金聚焦至優勢項目。
2022年-2023年一季度,科倫藥業共有38項仿制藥物獲批上市,其中首仿/首家14項,晉升“首仿之王”。
?創新藥方面
作為科倫藥業的創新藥研發平臺,子公司科倫博泰共有創新研發管線33個,含創新小分子藥物9項,生物大分子藥物24項,以腫瘤為主,同時布局了自身免疫、炎癥和代謝等疾病領域,形成了疾病集群和產品迭代優勢。
?對外授權方面
2022年,科倫博泰與國際制藥巨頭默沙東完成3次,至多9個ADC項目的授權合作,總交易金額近118億美元,創下國產創新藥企海外授權的最高記錄,引發國內外醫藥圈強烈關注。
與默沙東的合作,是對科倫博泰ADC技術平臺及ADC項目的重要認可,未來這些ADC產品有望和K藥廣泛聯用治療大多數實體瘤,將產生巨大的協同效應。
創新藥研發方面的突破,打開了科倫藥業業績增長的天花板,創新藥板塊將成為科倫藥業新的利潤增長點,屆時仿制、創新兩大板塊共同發力,科倫藥業也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結 語
在市場普遍認為藥企必須做創新藥,或者認為仿制藥很低端的背景下,科倫藥業堅持將仿制藥作為研發戰略基礎。
在原研替代及保障藥物可及的集采政策下,仿制藥為科倫藥業貢獻了充足的現金流,進而反哺創新藥研發,驅動創新藥發展,為未來增長提供動能。
參考資料
1.科倫藥業半年報、年報
2.《科倫藥業研究報告:創新銜接、新周期開啟》,浙商證券,2023-02-22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