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國家的耕地面臨著怎樣的局面?
2019年初,中中央政府信息部發布了一份關于農業、農村和農民工作的文件,其中指出,要嚴格守住中國18億畝耕地的紅線,實行耕地永久保護,基本農田始終保持在15億畝以上。不難看出中中央政府的緊迫性和內在決心
無論對人民還是對國家來說,耕地始終是糧食生產最重要的保障,所以保護耕地等于保護國家的未來。
18億畝耕地紅線將會面臨什么挑戰?
2017年發布的海洋資源統計數據顯示,當年全國耕地總量超過20億畝,但這比以前少得多,因為有超過32萬公頃的土地被其他建設、開發和違法建設占用。之后,通過國家權力的退湖和土地整治,增加了25萬多公頃土地,一年整整減少了6萬公頃土地,這意味著減少了數百萬公斤的糧食。
根據去年最新統計,我國耕地面積仍有20.23億畝,與2017年持平,距離紅線還有一定距離。
但國土資源局仍然強調,未來20到30年,全國耕地至少要保持18億畝,達到這個臨界值后,國家的土地資源無論如何都不能被占用。
那么我們能留多少土地發展呢?標準20多億畝到18億畝的土地,剩下的2億畝土地,我們可以允許2億畝土地在二三十年內開發,這已經是供不應求了。
不過好在耕地減少的勢頭其實是在減少。
1997年至2008年,我國耕地面積減少約1.25億畝,由于不是大規模減少,沒有引起學者的強烈關注。
那么耕地減少的原因是什么呢?一是退耕還林還湖,二是占地,災,最后是農業調整。在這么多原因中,退耕還林還湖的比例相當大,占90%以上,這與我們當時保護生態環境的戰略密切相關。
近年來,中國做了很多努力。此外,國家還對城市建設和工業用地采取了一輪又一輪的措施。其中最關鍵的是耕地占補平衡政策,可以說是保護耕地的一大殺手锏。
可見,耕地保護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耕地開發變得困難和昂貴,這也促進了農業的發展但是,耕地危機也不容小覷。中國人均耕地面積仍然是世界最低的,人均耕地面積只有一畝多。雖然這是人口基數帶來的無奈事實,但也是國家需要想辦法的下一個方向。
事實上,雖然耕地數量在中,農業產出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土地質量是關鍵。
說到黑土地,大家絕對都知道,因為它基本上是中國土壤最肥沃的代表,所以很多人會想當然地認為東三省的土地資源絕對是中國?最好的。事實上,不是。
耕地質量標準是一個剛性條件,可以使人們更加直觀地認識中國的土地質量?,F在有15個官級,最好的在第一級,最差的在第十五級,這樣中國的耕地就可以分為高級地,高級地,中等地,低級地。
全國耕地平均標準介紹
據國土資源局消息人士透露,全國耕地平均標準為9級左右,畝產600斤左右。中國最好的耕地是湖南、湖北和廣東。這真令人驚訝。較高的地方是江蘇等地,而中等地則轉向黑土地上的東三省,較低的地方甚至包括黑龍江
這真是令人震驚。沒想到廣東的耕地被當成了優越的地方?東部地區是全國耕地水平最高的地區,東北和西部稍差,達不到平均水平。
那么為什么要這樣劃分中國的耕地水平呢?他們弄錯了嗎?其實這里的標準是這樣的。很多學者認為東北黑土地雖然肥沃,畝產量高,但是因為緯度太高,一年只能做一次,所以你明白這個評級是綜合考慮。
為什么讓我們吃驚的廣東和部地區中,名列榜首?是因為他們一年可以實現兩到三次豐收,也就是說一年可以有三個收獲季節,每一次的產量都不比黑土地少多少,黑土地是國家最急需的戰略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