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天就容易整天沒精神、犯困,偶然接觸壯醫藥線點灸,嘗試幾次后,癥狀明顯改善。”在廣西南寧一中醫館內,“00后”譚越升表示,壯醫藥線點灸將壯藥精華、火候把控與穴位刺激完美結合,治療后,春困乏力、濕邪困脾等季節性問題得以改善,胃口和睡眠質量也變得更好。
“春困通常表現為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等。”廣西一中醫館針灸科副主任醫師蘇莉莉介紹,連日來,來中醫館就診的“春困癥候群”患者數量增加。她建議,患者可通過中醫調理,如針灸、拔罐等方式,幫助身體排濕、提升陽氣,緩解春困帶來的不適。
每天10時和15時,“00后”女孩陸曉妍都會在工位上泡上一杯自制“解困茶”,決明子、枸杞與咖啡豆混搭,提神醒腦又護眼,“不拘泥于傳統養生的條條框框,這種‘朋克解困法’更貼合個人實際需求。”
在短視頻平臺,“公園20分鐘效應”話題播放量達4.2億次。“午休來這兒發呆20分鐘,比喝兩杯美式還管用。”“00后”上班族劉濟穎表示,對于當代青年而言,“公園20分鐘效應”的含金量仍在提升,“短暫出逃,到大自然中發發呆更能高效解困、去除班味兒。”
與此同時,科技賦能的“智能抗困”也正在成為新趨勢。“跟隨智能手環引導進行冥想和呼吸訓練,不僅入睡時間更快,晨起疲憊感也減輕了很多。”“00后”大學生張穎表示,智能手環還能識別久坐狀態,通過震動與屏幕圖文提示發出警示,成為對付困倦的有力“幫手”。
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治未病中心主治醫師韋艷艷表示,春季陽氣上升,人體陽氣不足易致困倦。她建議,飲食上可多吃山藥、白扁豆等健脾食物。日常可按揉太陽穴、印堂穴提神醒腦并多做八段錦、五禽戲等運動,促進氣血運行。
中國年輕一代以多元方式對抗困倦,催生出春季特有的“解困經濟”。近期,中國多個品牌茶飲店推出“解困茶”“祛濕飲”等茶飲,在多個城市熱銷,購買者大多是年輕人。這類飲品既滿足了緩解春困不適的需求,又契合了年輕群體在養生過程中追求儀式感的消費傾向。
廣西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姚華表示,年輕人破解“春困”的方式折射出代際健康觀念變遷。他們不再簡單“硬扛”,而是通過科學手段進行自我調節,這種對身心狀態的精細化管理,本質上是快節奏社會中的新型生存智慧。年輕人“花式解困”行為還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催生新的消費模式和市場需求。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