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元市利州區緊緊圍繞“加快建設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典范城市示范區”這一重要決定,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不斷擦亮利州生態底色,我區先后榮膺“國家森林城市”“中國低碳生態先進城市”“杰出綠色生態城市”等稱號。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生態顏值氣質愈發亮眼。大氣環境質量穩中向好。狠抓污染源頭管控和區域協同治理,持續開展工業大氣污染治理、煙花爆竹禁燃禁放、臭氧攻堅等專項行動。廣元市城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率保持95%以上,PM2.5濃度保持在25微克/立方米以內,轄區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在55個市城區和10個經開區穩定保持前四。水環境質量明顯提升。全面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持續鞏固提升全區水環境治理成效。南河南渡國控斷面、榮山張壩和白龍湖壩前省控斷面年均水質穩定達優,14條區級河長制河流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棲鳳湖成功入選全省首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推進土壤污染風險分區管控,強化固體廢物規范化管理,因地制宜、分類施策,依法推動土壤監管“精細化”。全區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受污染耕地和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農村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以學習運用浙江“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全面推進鄉村生態振興,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整治污水管網,建成集中式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23座,日處理能力1650噸,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79.76%,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5%,垃圾清收轉運率、無害化處理率均實現100%。2023年,利州區榮獲四川省鄉村振興先進區。
深入推進生態保護修復,生態資源優勢愈發明顯。護綠擴綠成效顯著。劃定生態紅線20.87平方公里。科學推進國土綠化,開展大面積植樹造林,年均完成營造林0.75萬畝。推行“林長+”試點示范,全區68.89萬畝生態公益林、7. 29萬畝國有林和6930畝天然商品林得到有效管護,林業資源日益壯大。目前,全區森林面積145.7萬畝,森林蓄積量787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64.2%,位居全市第三。古樹名木有效保護。全面落實古柏保護主體責任制,制定出臺《廣元市利州區古樹名木管理行政首長離任交接制度》,健全行政首長離任交接、安全巡查、經費保障、毀損處罰、社會參與等五項制度,組織開展古樹名木普查。截至目前,共建設古樹名木主題公園3個,597株古樹名木全面實行掛牌保護,轄區范圍古樹名木得到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保持穩定。科學評估調查全區生物多樣性現狀,制定《利州生物多樣性現狀調查評估報告》,摸清家底、加強保護。目前,轄區內現有天曌山國家森林公園、白龍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南河國家濕地公園等自然保護地;現有木本植物320種,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57種;野生動物432種,國家一、二級野生保護動物39種,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
深入推進生態環境監管,環境安全屏障愈發牢固。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大力推行“雙隨機”聯合監管、線上監管、信用監管,實行“幫扶、責令、約談、處罰”四步執法,不斷提升執法管理水平。積極開展環境安全隱患、危險廢物管理等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重大環境違法行為,嚴格做到應查盡查、應處盡處。2021年至今,共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30件,處罰金額65萬余元。推進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嚴格落實“清單制+責任制+銷號制”要求,對已銷號的各類問題開展“回頭看”,杜絕虛假整改,鞏固整改成效,加快未完成整改問題的整改進度,并提高整改質量。目前,全區在冊生態環境問題整改率96.30%,均按時序推進整改,未出現超期或整治進度滯后等情形。環境風險防控能力提升。嚴格管控化學品、核與輻射等重點領域,強化流域、區域、行業、園區、企業五個層面的風險管控,積極構建應急監測預警能力、應急聯動能力、應急儲備能力、應急處置能力四項應急體系建設。科學編制《廣元市利州區突發生態環境事件應急預案(2023年修訂稿)》,協助承辦“天府衛士—2023”四川省核與輻射事故環境應急監測演習,環境風險防控能力持續提升。
(供稿:廣元市利州生態環境局 廖羚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