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而書系·皖籍評論家輯》新書首發暨專家研討會現場。 安徽文藝出版社供圖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敬澤在致辭中表示,“皖籍”二字用得非常審慎,其實“皖”不僅僅是一個地理空間,也是一個文化空間和歷史空間。當年嚴復翻譯《天演論》,請桐城人吳汝綸來潤色,安徽桐城派文脈一直延續至今。安徽盛產評論家,現在已經成為中國評論界的中堅力量。
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主任何向陽代表書系主編致辭說,“皖籍”是一種稱謂,一種提醒,也是一種標識。“我們雖然都在異地生活,但故鄉又如一根風箏線,始終牽引著我們,讓我們記住有一方水土在我們的文字中流傳。”在她看來,作品就像一粒種子,它必得由編輯出版人的傾心培育,必得有這樣的豐厚土壤才能長成大樹,進而被更多的人看見。
《學而書系·皖籍評論家輯》書影。 安徽文藝出版社供圖
書系主編之一的劉瓊表示,評論家對文學的觀察分析和總體經驗,能對創作形成平衡性的把握。從事文學研究30多年的洪治綱表示,文學評論是一個高度專業化的工作,其意義在于閱讀文本的時候,文學評論者跟作者進行一個隱秘的交流。
活動現場,安徽出版集團向中國現代文學館贈送了這套叢書。中國評論界專家學者們對《學而書系·皖籍評論家輯》進行了解讀和點評,本套論叢作者共同暢談創作背后的故事。(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