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滅印度之戰發生在什么時期?
貞觀二十二年,印度摩迦陀王去世,國家陷入混亂。因為他們相距遙遠,唐皇并不知道這個消息。接著,大唐滅印度之戰開始了。
大唐帝國有多強大?
很多人會從不同的角度回答這個問題。喜歡文學的人會認為唐朝強在文化。喜歡外交的人會認為,李世民被尊為“天可汗”,唐朝再現了萬國來朝的壯觀景象。
然而,從軍事角度看,一句話對唐朝有了新的詮釋。有句話叫“大唐帝國真的很強,外交使臣一個人就能干翻整個印度。”這真的一點也不夸張,事情真的發生在唐朝的歷史上,發生在“天可汗”李世民統治時期。
說實話,大唐和印度的關系發展還算不錯。公元629年,玄奘向西去印度學習。經過長途跋涉,玄奘終于在公元641年到達印度,玄奘和戒日王舉行了盛大的會議,戒日王給予了來自大唐東土的使者極高的禮遇。公元643年,玄奘返國,戒日王不僅包攬了所有路費,還派使者帶著玄奘回國,唐朝和印度的關系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李世民對唐朝與印度的關系寄予厚望,但印度的政局卻戲弄了唐朝,隨之發生了大唐滅印度之戰。公元647年,戒日王死了,他的一位部長發動了政變。但由于古代通訊條件不發達,李世民,整個大唐對印度政變并不知情,為了進一步親近唐代與印度的關系,李世民派出王玄策率領30多人的代表團訪問印度。
經過長途跋涉,王玄策和蔣師仁率領的大唐代表團抵達印度,讓王玄策大吃一驚的是,印度新國王對大唐采取一些敵視,新國王押扣了大唐30多人。
面對印度這個樣子,王玄策非常生氣,他覺得天可汗的面子受到了極大的侮辱。為了恢復大唐帝國的尊嚴,王玄策在混亂中逃離了印度的魔掌,大唐特使只身前往吐蕃、尼泊爾等國。吐蕃和尼泊爾尊重大唐天可汗的崇高威望,同意出兵進行幫助大唐討回公道。隨后,王玄策率領10000多名盟軍從吐蕃和尼泊爾回到印度,大唐特使率領盟軍對印軍進行了激烈的反擊,聯軍在印軍殲滅了13000多人。
大唐滅印度之戰再次向全世界證明了大唐帝國不可侵犯的名聲。新國王被押到大唐后,唐太宗嚴厲批評了新國王的背信棄義,破壞了唐與印的友好關系,可見大唐帝國的強大。
關鍵詞: 大唐滅印度之戰 大唐滅印度之戰發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