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師園是什么樣的景點?
網師園,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城區東南部帶城橋路闊家頭巷11號,距離上海虹橋機場約120公里。是蘇州園林中型古典山水宅園代表作品。網師園始建于南宋時期(公元1127~1279年),舊為宋代藏書家、官至侍郎的揚州文人史正志的“萬卷堂”故址,花園名為“漁隱”,后廢。至清乾隆年間(約公元1770年),退休的光祿寺少卿宋宗元購之并重建,定園名為“網師園”。
網師園幾易其主,園主多為文人雅士,各有詩文碑刻遺于園內,歷經修葺整理。網師園占地約半公頃,是蘇州園林中最小的一座。園內主要建筑有叢桂軒、濯纓水閣、看松讀畫軒、殿春簃等。網師園的亭臺樓榭無不臨水,全園處處有水可依,各種建筑配合得當,布局緊湊,以精巧見長。
網師園是典型的宅園合一的私家園林。住宅部分共四進,自轎廳、大客廳、擷秀樓、五峰書屋,沿中軸線依次展開,主廳“萬卷堂”屋宇高敞,裝飾雅致。
網師園內有哪些景觀?
殿春簃
“殿春”,即春末。樓閣邊小屋稱簃,舊為書齋庭院。此處為春末景點,庭中遍植芍藥,故名。坐落在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明軒”即以此為藍本而建。
琴室
為主人操琴之所,是一處全封閉空間。庭中南面墻壁是氣勢崢嶸的嵌壁山,相傳為清代著名疊山家戈裕良之手筆。室為歇山式半亭,面對青峰,焚一爐香,彈一曲“高山流水”,實為操琴之佳處。
五峰書屋
該屋前后均有庭院,疊以峰巒。門前庭院山有峰,為廬山五老峰之寫意。亦是主人藏書、讀書之所在。
集虛齋
取《莊子·人間世》“惟道集虛,虛者,心齋也。”意即清除思想上的雜念,讓心頭澄澈明朗,為修身養性之所,是園主之讀書處。
竹外一枝軒
為園中春景景點,取宋代蘇軾“江頭千樹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詩意而名。
看松讀畫軒
此主室為冬景所在。軒南庭中有相傳為萬卷堂時遺留下的一株古柏,為園中最古、最高的大樹,樹梢已枯,中側枝垂掛干上,依然蒼翠。另有羅漢松、黑松、白皮松等,多是百年之物。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嚴冬萬木凋零,惟松柏長青,此時觀賞,更見精神。用“讀畫”一語,意即深入體味其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