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氣已經傳遞到每一個人,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11月底,知名納斯達克上市公司Horizon Therapeutics宣布,其正在與巨頭公司安進、強生和賽諾菲進行高層洽談,這可能會導致上述3家公司之一對Horizon全部股本進行收購要約。
消息宣布后,Horizon Therapeutics股價暴漲30%。截至12月1日收盤,Horizon總市值達到228.6億美元。
【資料圖】
一位Horizon Therapeutics的長期投資者對此表示:"交易如果順利落地,將成為2022年金額最大的并購案"。
優秀公司,仍難逃被并購危機
Horizon Therapeutics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處于商業開發階段的生物技術公司,專注于開發治療罕見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嚴重炎癥性疾病的藥物,以滿足這些疾病領域的迫切需求。
成立之初,Horizon的規模非常小,其CEO Tim Walbert甚至沒有自己的辦公室。為了加快發展速度,Tim Walbert開始借助資本加速企業的發展和擴張。
2011年,在Tim Walbert執掌不到3年的時間,Horizon公司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募資4950萬美元;
2014年3月,Horizon宣布以6.6億美元收購愛爾蘭專科藥企Vidara Therapeutics;
2014年10月,Horizon以4500萬美元收購Nuvo Research公司在美國的骨關節炎藥物Pennsaid(雙氯芬酸鈉)的經銷權;
2015年3月,Horizon以11億美元收購Hyperion Therapeutics,擴充孤兒藥投資組合;
2015年12月,Horizon宣布以5.1億美元收購Crealta Holdings;
2016年9月,Horizon以8億美元收購罕見重癥藥物研發企業Raptor Pharmaceutical,將Procysbi(半胱胺重酒石酸氫鹽)、Quinsair(左氧氟沙星)納入其罕見病藥物組合;
2017年,宣布將以1.45億美元收購River Vision Development Corp,獲得該公司在研眼科產品Teprotumumab。
2021年,Horizon又以30.5億美元收購生物技術公司Viela Bio,獲得自身免疫性疾病藥物管線。
這一系列商業和資本操作,為Horizon后來在商業化上獲得成功奠定了基礎。自成立以來,Horizon擁有12款上市藥物、22款臨床產品的龐大產品管線,并擁有數款重磅藥物。
其中由Horizon開發的治療甲狀腺眼病的藥物Tepezza,是一款IGF-1R抗體。2020年上市首年,即實現8億美元銷售額。Tepezza對于甲狀腺眼病的治療效果非常顯著,82.9%的患者眼球直徑縮小超過2mm,而對照組僅有9.5%。治療24周,眼球直徑平均縮小3.32mm。Horizon預計,Tepezza在全球年銷售峰值將超過40億美元,有潛力成為"超級重磅藥物"。
其他重磅藥物還有治療慢性痛風的Krystexxa(聚乙二醇酶)和Ravicti(甘油苯基丁酸酯)等,用于治療成人和兒童的尿素循環障礙。Krystexxa在美國年銷售峰值超過15億美元。
但就是這么一個優秀的公司,也不得不面對資本寒冬的到來。過往接二連三的并購使Horizon有點"虛",如今不得不在資本寒冬來臨時另謀出路。目前,對Horizon公司收購一事,安進拒絕就談判置評,賽諾菲暫未回應。據強生最新發布的消息,公司將不打算繼續競購Horizon,具體原因未透露。
Horizon的故事說明了在資本寒冬下,Biotech生存維艱,哪怕是非常優秀的公司,也難逃被收購的命運。那么,對于大Pharma來說,現在是抄底的好時機嗎?我們再來看國內一則案例。
華領醫藥僅花百萬人民幣即收購一家Biotech
11月18日,華領醫藥發布公告稱,擬以102.5萬元購買南京盛德瑞爾醫藥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盛德瑞爾醫藥創建于2018年9月,主攻罕見病新藥研發,并逐步延伸至常見病。成立后,盛德瑞爾醫藥通過人才和科研課題申報的方式獲得研發資金近1000萬元,已經實現服務收入240萬元。
此次華領醫藥用"打骨折"的價格收購盛德瑞爾醫藥,釋放出Biotech開始觸底的信號。對于BigPharma來說,潛藏著更多投資機會。
曾經三地上市、擁有商業化產品的和黃醫藥也受"寒氣侵襲"
成立于2000年的和黃醫藥,曾因倫敦證券交易所、納斯達克交易所、香港交易所三地上市而引發廣泛關注,如今也受到了寒氣侵襲。近日和黃醫藥發布公告,宣布將優先考慮其后期注冊研究及通過監管機構批準的藥物上市;某些早期研究不會再被優先考慮用于內部開發,某些其他專案會考慮外部商業機會;簡化組織、重新部署關鍵人才。
這一系列措施,旨在收縮管線、調整組織結構、精簡人員,同時尋求外部合作機會。消息一出,其股價一路下行。
目前和黃醫藥已有3款抗腫瘤藥物獲批上市:呋喹替尼(商品名:愛優特,2018年獲批)、索凡替尼(商品名:蘇泰達,2021年獲批)、賽沃替尼(商品名:沃瑞沙,2021年獲批)。不過近幾年來,和黃醫藥深受資金鏈考驗:2020年虧損1.16億美元,2021年虧損1.95億美元,2022年上半年虧損1.63億美元,呈現出明顯的虧損加重趨勢。
在資本寒冬下,和黃醫藥如其他很多Biotech一樣,面臨融資難的問題,手中的資金也逐漸減少,再加上研發投入不斷增加,和黃醫藥壓力越來越大,不得不收縮管線和架構。
以上案例或許在傳遞Biotech估值觸底的信號,市場資金過度謹慎,令Biotech們估值不斷走低,同時也是BigPharma絕 佳的投資機會。那么對于BigPhrma來說,敢出手嗎?
主要參考資料:
1.《Horizon Therapeutics出奇制勝:典型美股Biotech發展歷程》,藥融圈,2021-12-08 ;
2.《0收入如何估值百億?科創板biotech:用市研率》,氨基觀察 ,2022-07-16;
3.《研發管線收縮,和黃醫藥戰略調整》,醫谷,202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