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康泰生物發布了2022年業績預告,成為國內第一個發布的疫 苗企業,因其涉足新冠相關,疫情期間股價翻倍大漲,最高漲至249.69元,因此康泰生物的2022年“答卷”備受關注。
從業績預告看,2022年康泰生物凈利潤虧損0.76億–1.5億,凈利潤同比下降106.02%-111.87%,可以稱得上是“血虧”的一年。
(相關資料圖)
一時間,“成也新冠,敗也新冠”、“辛苦到頭利潤敗光”、“白馬股暴雷”等標簽,成為了烙在康泰生物上的印記。
業績看金錢
又豈能僅用錢衡量
面對新冠病毒,疫 苗是應對的“獨門武器”。康泰生物作為疫 苗企業,第一時間投入新冠疫 苗研制中。功夫不負有心人,2021年5月,新冠滅活疫 苗獲國家藥監局EUA,是廣東首 個獲EUA的新冠疫 苗。
值得關注的是,康泰生物在新冠疫 苗上并未止步于滅活技術,在自研疫 苗獲批后,又與阿斯利康合作,在國內對其腺病毒新冠疫 苗進行研發,是當時全球唯一同時擁有兩種技術路線并獲EUA的疫 苗企業。
抗疫光環閃閃發亮,康泰生物股價在資本市場的表現開頭已述,2021年凈利潤12.63億元,同比增86.01%;2022年第一季度凈利潤2.74億元,同比增987.71%,這樣的成績皆得益于新冠疫 苗。
業績看金錢,但又不僅僅是錢的問題。2020年,康泰生物在受疫情影響,利潤出現較大波動下,投入超15億用于疫 苗研發,全體高管與員工同吃同住,日夜兼程,只為疫 苗早日研發成功,這是抗疫中“不論生死,不計代價”的藥企擔當。當然,這樣做的并非康泰生物一家。
同樣,因新冠業績興而又衰的,也不止康泰生物,更不止疫 苗領域。但相比蹭新冠熱度,口喊“沖鋒”,步卻未動者,金錢業績又怎能衡量一切。
雖遭“滑鐵盧”
但并非“拿破侖”
自成立以來,康泰生物一直專注于人用疫 苗領域,現有除新冠疫 苗外肝炎、肺炎、流感、麻風疹等多款疫 苗。
圖片來源:招商證券
“穩健”二字,是康泰生物在疫情前業績的最好體現。
按市值排名,康泰生物屬于A股疫 苗業中等級別,但無論在登陸A股前,還是之后,業績呈現出“一年更比一年好”。
據2022半年報顯示,康泰生物在研項目有30余款,其中已有至少6款疫 苗產品進入注冊程序。
圖片來源:康泰生物半年報
新冠是康泰生物的“滑鐵盧戰場”,而并非疫 苗業。
據康泰生物公告稱,2022年虧損原因主要是新冠疫 苗接種環境發生重大變化,以及因新冠疫 苗的資產減值。
值得注意的是,康泰生物常規疫 苗2022年營收同比增長86%,主要產品四聯苗、乙肝疫 苗、13價肺炎球菌多糖結合疫 苗銷售收入增長顯著。
特別是,康泰生物已上市重組乙肝疫 苗和13價肺炎疫 苗屬全球首 創,百白破b型流感嗜血桿菌疫 苗是國產首 創四聯疫 苗,管線中的百白破滅活脊髓灰質炎和b型流感嗜血桿菌聯合疫 苗,是國內唯一獲批臨床的國產五聯疫 苗。
“新冠戰場”是每個有擔當、有追求的藥企必須經歷的,但產品優勢和管線豐富注定康泰生物不是“拿破侖”。
未雨綢繆
“暴雷”前已穩定大局
無論是疫情下的擔當,還是新冠中的紅利,對于藥企來說,都終將過去。
在2022年第二季度,康泰生物-1.09億的凈利潤,就讓其清醒認識到新冠紅利“反噬風暴”要來了,做回自己才是正道。
2022年前三季度,康泰生物研發費用達5.8億,同比161.34%,超過了之前的新冠疫 苗上市前后時期,康泰生物多款在研產品有了新進展。
僅2022年8月以來,研發的4款疫 苗都獲得階段性進展,其中四價流感病毒裂解疫 苗、麻腮風聯合減毒活疫 苗、吸附破傷風疫 苗獲批臨床試驗,水痘減毒活疫 苗申請生產注冊獲受理;此外,Sabin株脊髓灰質炎滅活疫 苗(Vero細胞)取得重大進展,順利完成臨床研究階段工作,已具備申報生產必備條件。
此外,在資本市場,包括董事長在內7位高管拋出了擬合計不低于0.45億的增持計劃,康泰生物也啟動了擬以每股不超55元,總額不低于1億且不超2億的回購計劃。
有意思的是,業績預告的巨虧對于企業來說無異于“暴雷”,但公告當天,康泰生物股價不僅未跌,反而小漲0.44%,之后三天內,股價已在業績預告發布前漲幅達8.63%。
資本市場的認可,代表著對康泰生物的肯定,也意味著其雖遭“滑鐵盧”,但不會像“拿破侖”終老“圣赫勒拿島”。
關鍵詞: 新冠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