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據中國新聞網報道,從2022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2022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調整工作現已順利結束。本次調整,共有111個藥品新增進入目錄,3個藥品被調出目錄。
來源:國家醫保局、藥渡仿制;制圖:曼聯前鋒
從談判和競價情況看,147個目錄外藥品參與談判和競價(含原目錄內藥品續約談判),121個藥品談判或競價成功,總體成功率達82.3%,創歷年新高。談判和競價新準入的藥品,價格平均降幅達60.1%。
(資料圖片)
本輪調整后,國家醫保藥品目錄內藥品總數達到2967種,其中西藥1586種,中成藥1381種;中藥飲片未作調整,仍為892種。
來源:國家醫保局、藥渡仿制;制圖:曼聯前鋒
本輪國談,聊五點體會。
一、即出即談,快批快談。
本輪新增的藥品111個,藥品里面有105個,是五年內獲批的藥品,占比到94.6%。同時,根據官網數據顯示,這五年,醫保目錄累計調出了394個療效不確切、易濫用以及臨床上已經被淘汰的藥品,實現了目錄內藥品的提質升級。說句實在的,各地方的輔助用藥目錄已經為淘汰這些藥品奠定了基礎,占用醫保資金過多的后果就是,出局。
二、不忽視每一個用藥群體。
在罕見病領域新增的治療多發性硬化的氟馬酸二甲酯,治療肺動脈高壓的曲前列尼爾治療視神經脊髓炎的依奈利珠單抗等藥物進入。而本輪國談之前,已有45種罕見病用藥被納入醫保藥品目錄,覆蓋26種罕見病。從另一個側面來看,醫保目錄的調整充分體現了醫藥行業的穩健成長性,又提示了結構調整和控費手段強力實施的必要性。醫保目錄是醫療和醫藥行業的指路牌,它的目標是在有限的經費下覆蓋更多的患者。
三、藥物經濟學愈發吃重。
本輪國談,評審專家從經濟性、有效性、安全性、創新性、公平性五個維度對藥品進行多方面評審,由每位專家單獨獨立打分。個人意見能夠在充分表達、逐步形成從主觀評價到客觀評審,從經驗主導到數據支撐,從定性判斷到定量打分的評審機制。這次醫保目錄,筆者認為,醫保目錄常態化調整的速度越來越快,但進入醫保目錄的門檻則越設越高。很多新進入的品種背后的專家團隊基本上都是國家頂級甚至是最 高級別。藥物經濟學是其測算工具,也就是價格形成工具。這將影響未來醫藥行業市場準入的方式。
四、如何看待進了醫保銷售難。
進了醫保其實問題也不少。創新藥進院難、醫生開藥難、患者買藥難,被稱為創新藥院內銷售的三難。雖然現在雙通道已經打開,但如何加快掛網、加快入院、加快進店、加強監測、加強服務仍然任重道遠。
五、國談并不是唯一的機會。
對于藥企而言,醫保談判是入局市場的一個絕好機會,但是并不是唯一的機會。對于高臨床價值的創新藥來說,進國談。對于大量的仿制藥來說,進國采,都說差異性致勝。在國采一年兩次、國談一年一次的背景下,現在企業間比的不僅僅是看問題的高度,更是解決問題的速度與上市推陳出新的力度。如果有機會,就算不進國談,門特重癥、大病保險和單病種支付也能解決一部分;院外購藥、零售推廣可以解決一部分,醫藥電商等新玩法也可以考慮。
想想企業的老板們也真夠累的,每年忙完了過評忙國談,忙完了國談忙國采,忙完了國采忙基藥,忙完了基藥忙帶量采購。無論如何,新一輪的國談已經結束,為今年的春節獻上了大禮。
關鍵詞: 國家醫保藥品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