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病毒也不例外。
【資料圖】
近日,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均有學校因學生患流感而停課,“接棒”新冠病毒,甲流病毒在全國范圍內蔓延開來。
據中國國家流感中心最新數據(截至2月19日),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檢測陽性率繼續上升,A(H1N1)pdm09為主、A(H3N2)亞型流感病毒共同流行,周期內(2月13日—2月19日)共報告108起流感暴發疫情。
值得注意的是,該報告指出自2022年4月4日以來,耐藥性監測顯示,所有A(H3N2)亞型和B型流感毒株均對神經氨酸酶抑制劑敏感。
談到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就不得不提奧司他韋。
奧司他韋是一種神經氨酸酶抑制劑,作用機理為選擇性抑制神經氨酸酶的活性,可有效治療流感。
隨著春季流感進入高發期,抗流感病毒推薦藥物奧司他韋需求旺盛,一些藥店陸續出現斷貨。
當奧司他韋又雙叒叕被瘋搶,這次還能“躺贏”嗎?
曾經躺贏的“神藥”
時間回溯到2005年,全球禽流感爆發后,神經氨酸酶抑制劑奧司他韋的訂單大幅增加,原研廠家羅氏面臨產能不足問題,便選擇了開放專利授權。
次年,東陽光藥獲得了羅氏關于奧司他韋在中國的專利授權許可,實現了國產化。
在擁有了“世界上第一種經批準的抗流感病毒 藥物”這塊“金字招牌”后,東陽光藥沒有沿著原有的路線繼續前行,而是選擇創新。
由于羅氏原研產品達菲,只有膠囊一種劑型,東陽光藥創新研發了顆粒獨家劑型,在2008年獲批上市后,成為市場上唯一一家獲得生產批文的顆粒劑型。
流感肆虐下,東陽光藥奧司他韋在安全性和有效性及劑型方面的優勢,迅速占領國內市場,業績呈爆發式增長。
圖1 2016年-2022年,磷酸奧司他韋(包含膠囊、顆粒、干混懸劑)銷售額企業占比(億元)
注:2022年僅包含1、2季度數據
數據來源:藥智數據
據藥智數據統計,2016年-2022年(2022年僅包含1、2季度數據),磷酸奧司他韋(包含膠囊劑型、顆粒劑型、干混懸劑)銷售額企業占比第一名為東陽光藥117.6億元,羅氏則為第二名,銷售額11.26億元,不到東陽光藥的百分之十。
在市場份額方面,以2021年為例,東陽光藥奧司他韋占據市場份額高達95.88%,而原研羅氏僅為3.92%。
2019年,東陽光藥的奧司他韋系列產品銷售接近60億,成為名副其實的“抗流感一哥”,實現“躺贏”。
競爭格局幾何?
奧司他韋強勁的市場表現力,引得國內外藥企蜂擁而至,在全球范圍內迅速掀起了一股申報熱潮。
據藥智數據統計,目前奧司他韋申報廠家數高達71家,主要為膠囊、干混懸液、顆粒等劑型。
值得注意的是,齊魯制藥的奧司他韋口溶膜、中國人民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藥物研究所的奧司他韋口腔崩解片為創新劑型。
除了原研藥外,截至2月28日,通過一致性評價(含視同)的廠家數34家,其中膠囊27家,干混懸劑7家,競爭激烈。
其中,批文數最多為東陽光藥4個,Hetero Labs Ltd、Natco Pharma Ltd、中山萬漢制藥有限公司3家企業并列第二,為3個。
表1 奧司他韋通過一致性評價(含視同)的情況
流感斷貨王遭挑戰?
新冠疫情爆發后,隨著戴口罩等防疫措施的大幅推廣,全球的流感患者數量急劇下降,流感用藥市場大幅縮水。
加之,除了奧司他韋自身競爭激烈以外,抗流感藥物進展迅猛,流感斷貨王遭挑戰。
就神經氨酸酶抑制劑方面,除奧司他韋外,同類藥物還有扎那米韋和帕拉米韋。
此外,號稱“超級抗流感藥”瑪巴洛沙韋片已于今年1月上市,為近20年來首 個全新作用機制的抗流感藥物。
國內抗流感藥物研發進展方面,眾生藥業研發的ZSP1273是國內首 個完成II期臨床試驗的治療甲型流感的小分子RNA聚合酶抑制劑,正處于臨床III期階段。
表2 抗流感藥物研發情況
小結
近年來,隨著各地流感疫情的頻發,市場對抗病毒 藥物的需求不斷增加,流感治療市場呈現蓬勃發展態勢。
藥企如何把握階段紅利,以臨床價值為導向,以患者需求為核心進行研發?值得所有藥企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