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信達生物制藥集團(香港聯交所股票代碼:01801),一家致力于研發、生產和銷售腫瘤、自免、代謝、眼科等重大疾病領域創新藥物的生物制藥公司,今日宣布其重組人源抗緊密連接蛋白18.2(Claudin18.2, CLDN18.2)抗體藥物偶聯物(研發代號:IBI343)在澳大利亞進行的I期臨床試驗中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這是信達生物管線中第一個進入臨床階段的抗體藥物偶聯物(ADC)候選產品。
該臨床研究(NCT05458219)是一項開放、多中心I期研究,主要目的是評估IBI343在晚期實體瘤受試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步有效性,并確定最大耐受劑量(MTD)和/或II期推薦劑量(RP2D)。
IBI343是重組人源抗CLDN18.2 ADC,與表達CLDN18.2的腫瘤細胞結合后,可發生CLDN18.2依賴性ADC內化,并釋放毒素藥物引起DNA損傷,導致腫瘤細胞凋亡。游離的毒素藥物也可以通過質膜擴散到達并殺死相鄰的腫瘤細胞,因此IBI343也具有旁觀者效應(bystander effect)。IBI343在CLDN18.2低表達和高表達的荷瘤藥理學模型中均展現出了良好抗腫瘤活性,同時在臨床前模型中安全性特征良好,整體安全性可控。
澳大利亞昆士蘭Pindara Private Hospital 的Dr. Andrea Tazbirkova表示:"靶向CLDN18.2的單克隆抗體類和CAR-T類藥物的抗腫瘤療效已在臨床上得到驗證,安全性整體可控,但單藥療效有限且僅在CLDN18.2高表達的人群中有效,低表達患者仍存在較大的未滿足需求。鑒于IBI343在臨床前多種腫瘤類型中潛在抗腫瘤活性的穩健證據和良好可控的安全性特征,我們期待IBI343在臨床上取得安全性、耐受性和療效的積極結果。"
信達生物制藥集團高級副總裁周輝博士表示:"胃癌和胰 腺癌等腫瘤的靶向治療手段較匱乏,存在巨大的未滿足的臨床需求。CLDN18.2高表達于胃癌和胰 腺癌中,靶向CLDN18.2的藥物是潛在的新型抗腫瘤治療方案,信達生物在此領域完整布局了多個不同作用機制的候選療法,旨在爭取成藥性的同時尋求差異化治療價值。我們很高興IBI343在澳大利亞的臨床1期研究已完成首例受試者給藥,期待IBI343在晚期實體瘤試者中獲得積極結果。這是信達生物第一個進入臨床階段的ADC類候選產品,進一步健全了我們的研發管線,公司將加速開發更多具有全球潛力的創新分子,發揮跨區域研發和臨床資源協同優勢,堅持"以創新為基石,走全球化道路"長期發展戰略,使更多更廣的腫瘤患者受益。"
關于緊密連接蛋白18.2(Claudin18.2)
Claudin18.2是Claudin蛋白家族中的一員,正常生理狀態下僅在胃粘膜上已分化的上皮細胞中表達。但在胃癌、胰 腺癌、管食道腺癌、結直腸腺癌等腫瘤中呈現高表達的現象。這一特點使Claudin18.2成為實體瘤免疫療法的一個理想靶點。
全球范圍內,靶向Claudin18.2的單克隆抗體、雙特異性抗體、抗體偶聯藥物以及CAR-T細胞產品尚在臨床開發階段,暫無產品獲批。
關于IBI343
IBI343是重組人源抗CLDN18.2 ADC,與表達CLDN18.2的腫瘤細胞結合后,可發生CLDN18.2依賴性ADC內化,并釋放毒素藥物引起DNA損傷,導致腫瘤細胞凋亡。游離的毒素藥物也可以通過質膜擴散到達并殺死相鄰的腫瘤細胞,因此IBI343也具有旁觀者效應(bystander effect)。目前IBI343在澳大利亞進行臨床1期研究(NCT05458219),以評估IBI343在晚期實體瘤受試者中安全性、耐受性和初步有效性,并確定最大耐受劑量(MTD)和/或II期推薦劑量(RP2D)。
關鍵詞: 信達生物 Claudin18.2 IBI343